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立讲经台,浮云四面开。
地中遗石子,天上雨华来。
塔老香灯冷,夜深神鬼哀。
回看六朝事,只有冢成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耸的讲经台,四周浮云散开。地上遗留着石子,天上却下着华丽的雨。古老的塔已陈旧,香灯冷却,夜深时神灵和鬼魂都显得悲哀。回顾六朝时期的往事,只有坟墓成堆,令人感慨。
注释
- 讲经台:用于讲解经文的高台,代表佛教的讲解场所。
- 浮云:象征纷繁复杂的事情,或是无常的事物。
- 石子:象征历史的遗迹,或是过去的痕迹。
- 雨华:指从天而降的美好事物,可能象征着佛教的教义或恩泽。
- 塔老:指佛塔年久失修,象征时间的流逝。
- 香灯冷:香灯熄灭,象征信仰的衰微或冷清。
- 神鬼哀:神灵与幽灵的哀伤,暗示人间的悲哀与无常。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通常指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代表了一个辉煌却又短暂的历史时期。
典故解析
- 六朝:诗中提到的六朝是指东南沿海地区的多个朝代,在历史上曾有过繁华的文化和政治生活,但如今只剩下众多的坟墓,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元肇,宋代高僧,以其高深的佛理和诗才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历史和宗教的深思,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雨华台》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的时期。作者通过描写讲经台的冷清与历史的遗迹,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思考和对历史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雨华台》通过高耸的讲经台与四面浮云的对比,展现了宗教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诗中描绘的景象,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透出一丝苍凉的历史感。地上遗留的石子,不禁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香灯的冷却与神鬼的哀叹,反映出对信仰的失落与对过去的追忆。最后一句“回看六朝事,只有冢成堆”,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蕴含了深厚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执着与对历史变迁的敏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立讲经台:讲经台高耸,象征佛教教义的传播。
- 浮云四面开:浮云散开,暗示开阔的视野与内心的宁静。
- 地中遗石子:地上石子,象征历史的沉淀与遗留下来的痕迹。
- 天上雨华来:华美的雨,象征着来自天界的福泽。
- 塔老香灯冷:古老的佛塔与熄灭的香灯,反映出信仰的衰微。
- 夜深神鬼哀:夜深人静时,神灵与鬼魂的哀伤,暗示了生死无常。
- 回看六朝事:回顾历史,感慨六朝的兴衰。
- 只有冢成堆:最终只留下无数的坟墓,象征历史的遗忘。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立讲经台,浮云四面开”,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将“雨华”比作佛教的恩泽,表现出诗人对宗教的向往。
- 拟人:赋予神鬼以情感,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讲经台的冷清与历史的遗迹,表达了对信仰的思考和对历史无常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历史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讲经台:象征佛教的教义与智慧,体现宗教的神圣。
- 浮云:象征变幻无常的事物,反映人生的无常。
- 石子:代表历史的遗留下来的痕迹。
- 雨华:象征美好与恩泽,反映诗人对信仰的追求。
- 塔与香灯:象征信仰的衰微与宗教场所的冷清。
- 神鬼:象征生死与灵魂的存在与哀伤。
- 冢成堆:象征历史的遗忘与生命的终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立讲经台”指的是什么? A. 讲经的地方
B. 一座高山
C. 一个城市 -
“夜深神鬼哀”中的“神鬼”指的是什么? A. 神灵与幽灵
B. 动物
C. 人类 -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代
B. 明代
C. 东吴、东晋等六个朝代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雨华台》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与历史的思考,但《雨华台》更侧重于宗教与历史的结合,而《鹿柴》则更倾向于自然与心灵的对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肇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