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宋宣献公夫人毕氏哀词二首 其二 蔡襄 〔宋代〕 国赋虽千乘,身期未百年。 箴图遗旧机,箫吹向新阡。 行哭追前日,超生定几天。 寂寥原上树,薄晚起寒烟。
白话文翻译: 国家的赋税虽重,但人的寿命不过百年。 留下的织机和图样,箫声在新墓地回响。 哭泣声追随着逝去的时光,灵魂超生还需几时? 原野上的树木寂静无声,傍晚时分升起寒烟。
注释:
- 国赋:国家的赋税。
- 千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千乘形容赋税之重。
- 身期:指人的寿命。
- 箴图:织物的图样。
- 箫吹:指葬礼上的音乐。
- 新阡:新墓地。
- 行哭:边走边哭。
- 超生:佛教用语,指灵魂转世。
- 寂寥:寂静无声。
- 薄晚:傍晚。
- 寒烟:寒冷的烟雾。
诗词背景: 蔡襄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为宋宣献公夫人毕氏所作的哀词,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遗物的描述和对葬礼场景的描绘,传达了深切的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国赋虽千乘,身期未百年”一句,既表达了对国家重赋的无奈,也暗示了人生短暂的哲理。后文通过对葬礼细节的描写,如“箴图遗旧机,箫吹向新阡”,增强了哀悼的氛围。结尾的“寂寥原上树,薄晚起寒烟”则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远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首句“国赋虽千乘,身期未百年”:通过对比国家赋税之重与人生寿命之短,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 次句“箴图遗旧机,箫吹向新阡”:通过遗物和葬礼音乐的描写,增强了哀悼的氛围。
- 第三句“行哭追前日,超生定几天”:通过哭泣和超生的疑问,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
- 末句“寂寥原上树,薄晚起寒烟”:以景结情,营造出凄凉而深远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比:首句通过“国赋”与“身期”的对比,突出了人生短暂的哲理。
- 象征:“箴图”和“箫吹”象征着逝者的遗物和葬礼,增强了哀悼的氛围。
- 意象:末句通过“寂寥原上树”和“寒烟”的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人生无常和生死离别的主题。
意象分析:
- “箴图”:象征着逝者的遗物,代表着逝者的生前生活。
- “箫吹”:象征着葬礼,代表着逝者的离世。
- “寂寥原上树”:象征着孤独和凄凉,代表着逝者的离世后的孤寂。
- “寒烟”:象征着寒冷和凄凉,代表着逝者的离世后的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国赋虽千乘”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国家赋税很轻 B. 国家赋税很重 C. 国家赋税适中 答案:B
-
诗中“箴图遗旧机”一句,象征着什么? A. 逝者的遗物 B. 逝者的生前生活 C. 逝者的葬礼 答案:A
-
诗中“寂寥原上树,薄晚起寒烟”一句,营造了什么意境? A. 热闹的氛围 B. 凄凉的氛围 C. 欢乐的氛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
- 杜甫《石壕吏》: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蔡襄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但苏轼的词更加抒情,而蔡襄的诗更加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蔡襄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