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孙推官》

时间: 2025-01-21 10:43:43

拟将身计入扁舟,纵得三公不黑头。

病体已轻休赋鵩,机心如动辄惊鸥。

强看吴野江山醉,肯为春风花草愁。

所向乾坤皆客寓,可能与我更迟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拟将身计入扁舟,纵得三公不黑头。 病体已轻休赋鵩,机心如动辄惊鸥。 强看吴野江山醉,肯为春风花草愁。 所向乾坤皆客寓,可能与我更迟留。

白话文翻译:

我打算乘着小船隐居,即使成为三公也不会让头发变白。 病体已经好转,不再写悲伤的诗;心机一动,就会惊扰水鸥。 勉强欣赏吴地的山水,不愿为春风中的花草忧愁。 无论去到哪里,天地间都像是客栈,也许我会更久地停留。

注释:

  • 扁舟:小船,指隐居的生活。
  • 三公:古代最高的官职,这里指高官。
  • 黑头:指头发变白,比喻衰老。
  • 赋鵩:指写悲伤的诗,典出《庄子·逍遥游》。
  • 机心:指心机,心思。
  • 吴野:指吴地的田野,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 乾坤:指天地。
  • 客寓:客栈,比喻人生如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对孙推官的和诗,孙推官的原诗内容不详。蔡襄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隐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首联以“扁舟”象征隐居,与“三公”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即使身居高位也不如隐居自在。颔联通过“赋鵩”和“惊鸥”两个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官场生活的纷扰。颈联和尾联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扁舟”与“三公”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颔联:用“赋鵩”和“惊鸥”两个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官场生活的纷扰。
  • 颈联: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超然态度,认为天地间皆为客寓,自己可能会更久地停留。

修辞手法:

  • 对比:首联中“扁舟”与“三公”的对比,突出了隐居与官场的不同。
  • 典故:颔联中使用“赋鵩”和“惊鸥”两个典故,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 拟人:尾联中“乾坤皆客寓”将天地拟人化,表达了作者的超然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隐居生活。
  • 三公:象征官场生活。
  • 赋鵩:象征悲伤的诗。
  • 惊鸥:象征心机的纷扰。
  • 吴野江山:象征自然美景。
  • 春风花草: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乾坤:象征天地,人生如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扁舟”象征什么? A. 官场生活 B. 隐居生活 C. 旅行生活 答案:B

  2. “赋鵩”典故出自哪里? A. 《庄子·逍遥游》 B. 《诗经》 C. 《论语》 答案:A

  3.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隐居生活 C. 旅行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对比:

  • 蔡襄《和答孙推官》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蔡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而苏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蔡襄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