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道中》

时间: 2025-01-04 09:38:54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白话文翻译

风中的蒲草猎猎作响,轻柔地舞动,蜻蜓想要停留却无法自由选择。五月的临平山下,小路上,无数的藕花盛开,遍布在汀洲之上。

注释

  • 风蒲:风中的蒲草。蒲草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生长在湖泊、河流边。
  • 猎猎:形容风声或物体随风摆动的声音。
  • 清柔:清新而柔软。
  • 不自由:这里指蜻蜓受到风的影响,无法自由停留。
  • 五月:指农历五月,即阳历的六月左右,正值初夏。
  • 临平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游历之地。
  • 藕花:即荷花,因其根茎为藕,故称藕花。
  • 汀州:水边的小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道潜,字参寥,宋代著名诗僧。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多写自然景物和禅意生活,作品中常带有超脱尘世的意境。此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年份不详。诗人在游历临平山时,被山下的自然景色所吸引,遂作此诗以记之。诗中通过对蒲草、蜻蜓、藕花的描绘,展现了初夏时节的生机与宁静。

诗歌鉴赏

道潜的《临平道中》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临平山下的景色。首句“风蒲猎猎弄清柔”,通过“猎猎”一词,生动地描绘了风中蒲草的摇曳声,而“清柔”则传达了蒲草的柔软与清新。次句“欲立蜻蜓不自由”,以蜻蜓为视角,表达了自然界中微小生物在风中的无奈,增添了一丝生动与趣味。后两句“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则展现了五月时节临平山下的繁花似锦,藕花盛开,遍布汀洲,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初夏画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蒲猎猎弄清柔:风中的蒲草随风摇曳,发出猎猎声响,展现出蒲草的清新与柔软。
  2. 欲立蜻蜓不自由:蜻蜓想要停留在蒲草上,但由于风的影响,无法自由选择停留的位置。
  3. 五月临平山下路:五月的时节,临平山下的小路上,景色宜人。
  4. 藕花无数满汀州:无数的藕花盛开,遍布在汀洲之上,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修辞手法

  • 拟人:“欲立蜻蜓不自由”中,将蜻蜓拟人化,赋予其想要停留却受限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风蒲猎猎弄清柔”与“藕花无数满汀州”在音韵和意境上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初夏时节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关注与同情。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蒲: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柔软。
  • 蜻蜓:代表着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其“不自由”的状态反映了自然界中的无奈与趣味。
  • 藕花:象征着初夏的生机与繁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蒲猎猎弄清柔”中的“猎猎”形容的是什么? A. 风声 B. 蒲草的柔软 C. 蒲草的颜色 D. 蒲草的形状

  2. “欲立蜻蜓不自由”中的“不自由”指的是什么? A. 蜻蜓不想停留 B. 蜻蜓受到风的影响无法自由停留 C. 蜻蜓不想飞翔 D. 蜻蜓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3. 诗中“藕花无数满汀州”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激情。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道潜的《临平道中》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描绘自然景色上有相似之处,但道潜的诗更加注重自然美的细腻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多体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激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道潜的多首诗作,对宋代诗歌有深入的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