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其十一 送赵师之江州》
时间: 2025-01-01 14:34:32意思解释
贺新郎 其十一 送赵师之江州
作者:葛长庚 〔宋代〕
原文展示
倏又西风起。这一年光景,早过三分之二。燕去鸿来何日了,多少世间心事。待则甚功成名遂。枫叶荻花动凉思,又寻思江上琵琶泪。还感慨,劳梦寐。愁来长是朝朝醉。刬地成宋玉伤感,三闾憔悴。况是凄凉寸心碎。目断水苍山翠。更送客长亭分袂。阁皂山前梧桐雨,起风樯露舶无穷意。君此去,趁秋霁。
白话文翻译
西风又起,这一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燕子飞去,大雁归来,何时才能了却这些心事。期盼着功成名就,却只是枫叶和芦花在动,带来一阵阵凉意,让我想起江上的琵琶泪。感慨万千,梦里总是劳累。愁苦常常让我醉得朝朝暮暮。像宋玉那样伤感,三闾大夫也因愁苦而憔悴。更何况我这颗心,已是无尽的凄凉和碎裂。目送着水面和苍翠的山影。更是送别朋友于长亭分袂,阁皂山前的梧桐雨,风起时,帆船的露水显得无尽的意趣。你此行,趁着秋天晴好的时节。
注释
- 倏:迅速的样子。
- 西风: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燕去鸿来:燕子飞走,大雁归来,暗指时光的流转。
- 琵琶泪:指因思念或伤感而流的泪水。
- 宋玉:指宋玉,楚辞的作家,因伤感而有名。
- 三闾:指屈原,因其遭遇而痛苦。
- 阁皂山:地名,指江南的山水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长庚,生于宋代,擅长词作,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及人事感怀,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赵师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贺新郎 其十一 送赵师之江州》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既感伤又深沉的情感。开头几句便指出时光的流逝,西风起,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接着提到“燕去鸿来”,不禁令人联想到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变迁。
诗中提到的“琵琶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因离别而生的伤感。枫叶和芦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凉意,仿佛在映衬着离别的愁绪。尤其是“目断水苍山翠”,更是把离愁别绪与山水美景交融,使得全诗充满了一种凄美的情感。
最后,诗人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尤其是“趁秋霁”,给人一种希望和向上的力量,尽管告别是伤感的,但生活依然要继续,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倏又西风起”:西风的到来,标志着秋天的来临,暗含时间流逝。
- “这一年光景,早过三分之二”:感叹时光荏苒,人生短暂。
- “燕去鸿来何日了,多少世间心事”:对离别的无奈与心事重重的感慨。
- “待则甚功成名遂”:期待成就的无奈。
- “枫叶荻花动凉思”: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 “江上琵琶泪”:思念与愁绪的化身。
- “愁来长是朝朝醉”:借酒消愁的无奈。
- “目断水苍山翠”:目送离别,山水依旧,但人已远。
- “阁皂山前梧桐雨”: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 “君此去,趁秋霁”:希望朋友在秋天的晴好时节能够顺利。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西风起”赋予风以生命,突显季节变化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离别的场景,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传递出一种在离别中对未来的希望与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与时间的流逝。
- 燕鸿:象征离别与重聚。
- 枫叶荻花:带来凉意,映衬离愁。
- 琵琶泪:思念与愁苦的象征。
- 水苍山翠:自然美景,喻人生的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来临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
“琵琶泪”象征着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思念与愁苦
D. 无聊 -
诗人希望朋友在秋天的哪个时节出发? A. 雨天
B. 阴天
C. 晴天
D. 风天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北》
诗词对比: 与李白《送友人》中的豪情壮志相比,葛长庚的这首词更为细腻,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显示出不同风格的离别情感。李白的诗歌往往表达对友人的激励与赞美,而葛长庚则更倾向于对离别的忧伤与感慨。两者在表达友谊的同时,也凸显了各自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