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其二》
时间: 2024-12-29 19:1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鹤仙 其二》
作者: 葛长庚
赋情多懒率。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无心恋簪绂。漫才高子建,韵欺王勃。胸中绝物。所容者诗兵酒卒。一两时,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莫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到底臲亶。悬河口讷。非夙世,无灵骨。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牒过清风朗月。且束之高阁休休,这回更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懒散态度。每次醉后总是胡言乱语,醒来时又感到恍惚。对繁华的生活毫无留恋,虽然偶尔提起高尚的才情,却也被王勃的韵味所压倒。胸中无物,心中只有诗酒伴随。偶尔兴起,便将一切烦恼一扫而光。不要说,虽然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但究其根本也不过是无奈。无论如何,若非前世有缘,灵魂也无所寄托。拿着湖山的牌印,权力在手,最终也只是写下清风朗月的诗句。还是将这些事束之高阁,这次就不再聊了。
注释:
- 懒率:懒惰而散漫。
- 簪绂:指华丽的装饰,象征繁华的生活。
- 高子建:高适,唐代诗人,以豪放的风格著称。
- 王勃:王勃,唐代著名诗人,以《滕王阁序》闻名。
- 诗兵酒卒:诗与酒的伴随,形容放荡不羁的生活。
- 臲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物,象征无奈和悲哀。
- 灵骨:灵魂与肉体的结合,表示对前世的追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词人,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但他的词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对自然的描写与对人事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索。处于宋代的社会环境中,士人多有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但葛长庚似乎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诗歌鉴赏:
《瑞鹤仙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词作,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思考。词中开头的“赋情多懒率”,直接表明了他对情感的漠然与疏离,似乎在说,情感的纷扰让人感到疲惫。接下来的“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则生动地描绘出醉酒后的狂放与清醒后的迷惘,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一种无常与不确定感。
在“无心恋簪绂”中,作者对繁华生活的无所谓态度,表明了他对物质世界的拒绝。而提到的“高子建”和“王勃”,不仅是对古人诗才的认同与敬仰,同时也暗示着一种自我反思,似乎在说,尽管才华出众,但在纷繁的诗界中仍显得无所依附。
整首词的情感在“胸中绝物”中达到高潮,诗人表达了对诗酒的向往,似乎将一切烦恼都寄托于此。最后,诗人在“束之高阁休休”中选择放下,表明了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赋情多懒率:开篇交代情感的懒散与轻松。
- 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醉酒后的胡言乱语与醒后的恍惚,展现内心的迷惘。
- 无心恋簪绂:对繁华生活的不屑与疏离。
- 漫才高子建,韵欺王勃:对古代诗人才能的赞叹与自我反省。
- 胸中绝物:心中空无,只有诗酒陪伴。
- 一两时,调发将来:偶尔的兴致引发对未来的畅想。
- 扫尽闷妖愁孽:将所有烦恼一扫而光,寄托在诗酒中。
- 莫说。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到底臲亶:虽然外表强大,内心却有无奈,生动形象。
- 悬河口讷:言语含糊,无法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
- 非夙世,无灵骨:没有前世因缘,渴望归宿。
- 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手握权柄,但最终只留下诗意。
- 且束之高阁休休:选择放下这些纷扰,回归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中的烦恼比作“妖愁孰”,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使得词句更具韵律感。
- 排比:多次提及情感与酒,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对物质与情感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然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 酒:象征放纵与自由,寄托情感与生活的快乐。
- 诗:象征追求与理想,是精神世界的寄托。
- 山河:代表自然与权力,象征着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子建”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高适
- C. 杜甫
- D. 王勃
-
词中提到的“无心恋簪绂”意指什么?
- A. 对繁华的留恋
- B. 对繁华的无所谓
- C. 对爱情的渴望
- D. 对生活的厌倦
-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对的胜利
- B. 战争的残酷
- C. 内心的无奈
- D.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温庭筠《更漏子》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对比李清照的作品,葛长庚的词更显洒脱,而李清照的作品则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对爱情的深切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