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望月示学士各释愁应教》
时间: 2025-01-01 14:12: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暮秋望月示学士各释愁应教
作者: 徐仪 〔隋代〕
碣石寒光远,秋色高。
长沙正下叶,曲岸已飞涛。
君王怅晚节,延伫竭神皋。
复属西园夜,轻辇暂游遨。
游遨未云赏,苍茫孤月上。
枝间影合离,波上光来往。
此夕未央宫,应照仙人掌。
掌高明转净,夜深留睿想。
处处敞高扃,流照满珠庭。
重轮入雅曲,合璧应祥经。
灿烂浮珠网,参差间玉星。
山幽有芳桂,林静发新蓂。
蓂开布帝城,分枝共月明。
斜晖渐西落,弥轸归情。
骖驾且来游,圣藻命舒愁。
询刍以蠲病,参妙本难酬。
良史称天闳,因时命应刘。
楚王追绿兕,齐后出青丘。
驰原落云翼,截水曳吞舟。
无劳子虚咤,即事可忘忧。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暮秋时节,月光洒在山石和水面上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索。诗中的月亮孤独而明亮,枝间的影子交错,水波上光影荡漾,让人感到一种深远的孤寂和淡淡的忧愁。此外,诗人提到王侯将相、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最终得出“无劳子虚咤,即事可忘忧”的结论,提示人们不必过于忧虑,应享受眼前的美好。
注释
- 碣石:指碣石山,位于今山东,常被用来指代高远的山石。
- 寒光:指月光的清冷。
- 长沙:即今湖南长沙,诗中指代树木的落叶。
- 延伫:表示停留、驻足。
- 西园夜:指西边的园林夜景,常常是雅集之地。
- 苍茫孤月:指空旷的夜空中独自的明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仪,隋代人,擅长诗歌,尤其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感悟人生著称。徐仪的诗风清丽,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展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暮秋时节,正值诗人游览山水之际,受自然环境的启发,怀着复杂的情感与思绪,抒发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暮秋望月示学士各释愁应教》一诗,以其清丽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引人深思。诗的开头通过描写碣石的寒光与高远的秋色,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长沙落叶和飞涛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这种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心中却充满了忧愁。
诗中提到的“君王怅晚节”,暗示了对权力与人生无常的思考,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此外,诗人在描写月光时,运用了“苍茫孤月”的形象,表现了孤独与思考的情感,在简约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的启示。诗人最终得出“无劳子虚咤,即事可忘忧”的结论,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忧愁与困惑时,应该学会放下,享受眼前的美好。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是诗歌的核心思想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碣石寒光远:描绘了从远处看到的寒冷的月光,给人一种寂静而清冷的感觉。
- 秋色高:秋天的色彩显得高远而深邃,增强了景色的层次感。
- 长沙正下叶:提到长沙的落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曲岸已飞涛:描述了水边的波涛,表现出自然的动感。
- 君王怅晚节: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感叹他们的晚年。
- 延伫竭神皋: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连与沉醉。
- 复属西园夜:指代月光照耀着西边的园林,增添了诗的意境。
- 游遨未云赏:强调了游玩的心情与未能尽兴的遗憾。
- 苍茫孤月上:孤独的月亮高悬,象征着孤独的心境。
- 枝间影合离:描绘了月光通过树枝投射出的影子,表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孤独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情感渲染。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灿烂浮珠网,参差间玉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景物描写和哲理思考,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终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光:象征着清冷、孤独的情感。
- 孤月:代表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桂花:象征着高洁与雅致,也暗含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波光:象征着流动的时间和人生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碣石”所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湖南
- B. 山东
- C. 江苏
-
诗中提到“苍茫孤月”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诗的最后一句“无劳子虚咤,即事可忘忧”主要想表达什么?
- A. 忧虑
- B. 放下
- C. 追求
答案
- B. 山东
- B. 孤独
- B. 放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写月光与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表达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徐仪 vs. 李白:徐仪的诗更注重景物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在抒情上更为奔放,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隋唐诗人研究》
- 《徐仪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