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吕节夫园亭十一首 其一 云林堂》

时间: 2025-01-06 09:32:09

高情恶喧嚣,结屋傍空旷。

草堂寄云林,远目聊自放。

偃蹇良不疑,世情真可抗。

不知堂中人,谁同倚藤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情恶喧嚣,结屋傍空旷。草堂寄云林,远目聊自放。偃蹇良不疑,世情真可抗。不知堂中人,谁同倚藤杖。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高尚的情操憎恶喧嚣,选择在空旷之地建屋。草堂寄托着我对云林的向往,遥远的目光让我随意放松。躺卧在这里我毫不怀疑,世俗的情感真的可以抵抗。不知道在这堂中,谁会和我一起倚靠着藤杖。

注释:

  • 高情:高尚的情操。
  • 恶喧嚣:厌恶喧闹。
  • 结屋:建造房屋。
  • 空旷:开阔的地方。
  • 草堂:用草木搭建的房屋,象征隐逸生活。
  • 聊自放:随意放松自己。
  • 偃蹇:躺卧、躺下。
  • 良不疑:对此毫不怀疑。
  • 世情:世俗的人情世故。
  • 堂中人:指在这房子里的人。
  • 倚藤杖:依靠着藤制的拐杖,象征安逸和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子真,号紫芝,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紫芝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喧嚣世俗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云林”象征着他理想的归宿,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喧嚣世俗的拒绝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开头两句“高情恶喧嚣,结屋傍空旷”直接表达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对喧嚣环境的厌恶,展现了他选择在空旷之地独居的决心。接下来的“草堂寄云林,远目聊自放”则通过“草堂”与“云林”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隐居场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整首诗不仅有着清新自然的意象,还蕴含了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立见解和追求。在最后一句“不知堂中人,谁同倚藤杖”中,诗人以藤杖作为象征,表现了对伴侣与友人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情恶喧嚣:表明诗人内心的高尚情怀对喧闹环境的排斥。
  2. 结屋傍空旷:选择在开阔地带建造自己的住所,强调隐逸生活的选择。
  3. 草堂寄云林:以草堂为寄托,向往云林之境,象征与自然的亲近。
  4. 远目聊自放:目光远眺,心灵自由舒展,反映内心的宁静。
  5. 偃蹇良不疑:在这里安然躺卧,对世俗的情感毫不怀疑,体现了诗人的洒脱。
  6. 世情真可抗:反映出对世俗情感的抵抗,表达了对真情的追求。
  7. 不知堂中人:对陪伴者的思索,暗示出内心的孤独。
  8. 谁同倚藤杖:想要有人与自己分享这份宁静,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堂”与“云林”比作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高情恶喧嚣”与“世情真可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藤杖的意象象征着安逸的生活与友谊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喧嚣社会的厌恶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友谊的渴望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 高情:象征高尚的情操。
  • 喧嚣:代表世俗纷扰的生活。
  • 草堂:隐逸生活的象征。
  • 云林:理想的自然环境。
  • 藤杖:安逸、舒适与友谊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情恶喧嚣”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喜欢喧嚣
    B. 厌恶喧嚣
    C. 无所谓

  2. “草堂寄云林”中的“草堂”象征什么? A. 繁华
    B. 隐逸生活
    C. 忙碌

  3. “不知堂中人”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享受孤独
    B. 渴望友情
    C. 对世俗的依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周紫芝与王维的隐逸思想,周紫芝更强调对世俗的抵抗,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融入。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