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时间: 2024-10-16 19:03:31

永夜更残日尽。

画角帘波不定。

四壁透寒声,递到满天秋讯。

风紧。

风紧。

雁字潇湘惊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作者: 陈家庆 〔清代〕

永夜更残日尽。
画角帘波不定。
四壁透寒声,
递到满天秋讯。
风紧。风紧。
雁字潇湘惊冷。


白话文翻译:

整夜漫长,夜色越来越沉,太阳已经落下。
窗帘随风摇曳,乐声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四周墙壁透出寒冷的声音,
传递着满天的秋意。
风在紧促地吹。风在紧促地吹。
雁阵飞过潇湘,带来一阵寒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永夜:长久的夜晚。
  • 更残:更显得沉重、阴暗。
  • 画角:一种乐器,常用于古代乐队。
  • 帘波不定:窗帘随风波动,不稳定。
  • 四壁透寒声:四面墙壁传来寒冷的声音。
  • 满天秋讯:整个天空传递着秋天的信号。
  • 风紧:风声急促,带有寒意。
  • 雁字潇湘: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过潇湘地区。

典故解析:

  • 潇湘:古代指湘江,常与秋天的凄凉有关,代表着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家庆,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常用自然景象寄托情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是一首描绘深秋夜晚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传达出一种孤寂和思念的情感。开篇“永夜更残日尽”,交代了时间的流逝,夜晚的漫长与沉重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压迫,似乎一切都在无声地流逝。接着“画角帘波不定”,乐声的模糊与窗帘的摇曳,构建了一个朦胧而又不安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动荡。

“四壁透寒声,递到满天秋讯”,这里的“寒声”不仅是寒冷的物理感受,更是秋天带来的孤独与凄凉。随着秋天的到来,自然界的变化也在传递着诗人的心情。最后两句“风紧。风紧。雁字潇湘惊冷。”则是情感的高潮,反复的“风紧”加深了急促感,飞过的雁阵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代表了思乡的愁绪。整首诗以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深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永夜更残日尽:夜晚漫长,日头已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沉重。
  • 画角帘波不定:窗帘随风起伏,乐声时隐时现,描绘出一种模糊不清的情境。
  • 四壁透寒声:四周墙壁传来寒冷的声音,氛围愈加阴冷。
  • 递到满天秋讯:秋天的气息遍布天空,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人心的感受。
  • 风紧。风紧。:重复强调风的急促,增强了紧迫感。
  • 雁字潇湘惊冷:大雁飞过潇湘,带来冷意,象征着思乡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拟人:风似乎有了情感,通过“风紧”传达了紧迫与焦虑。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营造了一个孤独而又深情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沉重。
  • :代表思念与凉意。
  • :传达不安和变化。
  • :象征飞向远方的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风紧”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平静
    B. 紧迫
    C. 欢快
    D. 忧伤

  2. “雁字潇湘”中的“潇湘”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四川
    B. 湖南
    C. 江苏
    D. 广东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答案:

  1. B
  2. B
  3. 夜、秋、风、雁等意象共同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如梦令》和《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后者则注重于兄弟情深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