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云间皎上人扃绿轩 丛竹傍幽亭,萧然一画屏。 色欺春酒碧,光映夜灯青。 雨叶供香润,风枝摇梦醒。 却嫌千亩阔,浩渺绿难扃。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亭子旁边,丛生的竹子像一幅静谧的画屏。 竹子的颜色比春天的酒还要碧绿,光芒映照着夜晚的灯光,显得青翠。 雨后的竹叶散发着香气,湿润了空气,风吹动竹枝,仿佛唤醒了梦境。 然而,面对广阔无垠的绿色,我却感到难以把握,这片浩渺的绿意让我感到有些无奈。
注释:
- 丛竹:密集生长的竹子。
- 幽亭:幽静的亭子。
- 萧然:寂静的样子。
- 画屏:比喻竹子像一幅画。
- 欺:超过,胜过。
- 春酒碧:春天的酒色碧绿。
- 光映夜灯青:竹子的光芒映照着夜晚的灯光,显得青翠。
- 雨叶供香润:雨后的竹叶散发着香气,湿润了空气。
- 风枝摇梦醒:风吹动竹枝,仿佛唤醒了梦境。
- 千亩阔:广阔无垠的绿色。
- 浩渺绿难扃:浩渺的绿意让人感到难以把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描绘了竹林的静谧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访问云间皎上人的扃绿轩时所作,通过描绘竹林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静谧与美丽。首句“丛竹傍幽亭,萧然一画屏”,以画屏比喻竹林,形象生动。接下来的“色欺春酒碧,光映夜灯青”,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了竹子的碧绿和光芒。后两句“雨叶供香润,风枝摇梦醒”,则通过雨后的香气和风中的摇曳,赋予了竹子以生命和动感。最后一句“却嫌千亩阔,浩渺绿难扃”,则表达了作者面对广阔自然时的无奈和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丛竹”和“幽亭”的描绘,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
- 第二句以“画屏”比喻竹林,形象生动。
- 第三句通过“色欺春酒碧”,突出了竹子的碧绿。
- 第四句“光映夜灯青”,通过光芒的映照,增强了竹子的美感。
- 第五句“雨叶供香润”,描绘了雨后的竹叶散发香气。
- 第六句“风枝摇梦醒”,赋予了竹子以生命和动感。
- 最后一句“却嫌千亩阔,浩渺绿难扃”,表达了作者面对广阔自然时的无奈和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画屏”比喻竹林。
- 对比:如“色欺春酒碧”中的色彩对比。
- 拟人:如“风枝摇梦醒”中的拟人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 丛竹:密集生长的竹子,象征着静谧和美丽。
- 幽亭:幽静的亭子,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
- 画屏:比喻竹林,形象生动。
- 春酒碧:春天的酒色碧绿,突出了竹子的碧绿。
- 夜灯青:夜晚的灯光,增强了竹子的美感。
- 雨叶:雨后的竹叶,散发香气,湿润了空气。
- 风枝:风吹动竹枝,赋予了竹子以生命和动感。
- 千亩阔:广阔无垠的绿色,表达了作者面对广阔自然时的无奈和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丛竹傍幽亭”中的“幽亭”指的是什么? A. 幽静的亭子 B. 幽暗的亭子 C. 幽深的亭子 答案:A
-
诗中“色欺春酒碧”中的“欺”是什么意思? A. 欺骗 B. 超过 C. 胜过 答案:C
-
诗中“光映夜灯青”中的“青”指的是什么颜色? A. 红色 B. 绿色 C. 蓝色 答案:B
-
诗中“风枝摇梦醒”中的“摇梦醒”是什么意思? A. 摇动梦境 B. 唤醒梦境 C. 摇动梦想 答案:B
-
诗中“却嫌千亩阔”中的“千亩阔”指的是什么? A. 广阔的田地 B. 广阔的绿色 C. 广阔的竹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以竹林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榘的《题云间皎上人扃绿轩》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都以竹林为背景,但张榘的诗更注重对竹子色彩和光芒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竹林静谧氛围的营造。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王维诗选》
- 《苏轼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