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茅峰崇禧主人景架岩赞王肖岩所写喜容》

时间: 2025-01-03 04:18:14

虬髯如云眼如月,胸次毫端一泓雪。

政恐儒冠或误身,尚友虚无老庄列。

松阴泉影绿悠悠,此时此意如何说。

三真跨鹤夜相从,长啸一声山谷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虬髯如云眼如月,胸次毫端一泓雪。政恐儒冠或误身,尚友虚无老庄列。松阴泉影绿悠悠,此时此意如何说。三真跨鹤夜相从,长啸一声山谷裂。

白话文翻译: 他的胡须像盘曲的龙须,眼睛像明亮的月亮,胸怀宽广如同一片洁白的雪地。他担心儒家的学问可能会误导自己,因此更倾向于与道家的老庄思想为友。在松树的阴影和泉水的倒影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这种意境该如何表达呢?三位真人夜晚骑鹤相随,一声长啸,山谷为之震动。

注释:

  • 虬髯:盘曲的胡须。
  • 胸次毫端一泓雪:形容胸怀宽广,纯洁如雪。
  • 政恐儒冠或误身:担心儒家学问可能会误导自己。
  • 尚友虚无老庄列:更倾向于与道家的老庄思想为友。
  • 松阴泉影绿悠悠:松树的阴影和泉水的倒影,形容环境宁静。
  • 三真:指三位真人,道教中的高人。
  • 跨鹤:骑鹤,道教中的仙人常骑鹤。
  • 长啸一声山谷裂:形容声音洪亮,震动山谷。

诗词背景: 作者张榘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胸怀宽广、崇尚道家思想的隐士形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崇尚道家思想的隐士形象。诗中“虬髯如云眼如月”描绘了隐士的外貌特征,而“胸次毫端一泓雪”则展现了其内心的纯洁和宽广。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松阴泉影绿悠悠”,营造了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最后,“三真跨鹤夜相从,长啸一声山谷裂”则通过神话般的场景,强调了隐士的超凡脱俗和精神力量。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比喻描绘了隐士的外貌特征,形象生动。
  • 第二句用“一泓雪”比喻隐士的胸怀,形象地表达了其纯洁和宽广。
  • 第三句表达了隐士对儒家学问的担忧,以及对道家思想的倾向。
  • 第四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
  • 最后两句通过神话般的场景,强调了隐士的超凡脱俗和精神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虬髯如云”、“眼如月”、“胸次毫端一泓雪”。
  • 拟人:如“松阴泉影绿悠悠”。
  • 夸张:如“长啸一声山谷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通过对隐士形象的塑造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崇尚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虬髯、眼如月:描绘隐士的外貌特征。
  • 胸次毫端一泓雪:比喻隐士的胸怀纯洁宽广。
  • 松阴泉影绿悠悠:营造宁静超脱的氛围。
  • 三真跨鹤夜相从:神话般的场景,强调隐士的超凡脱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虬髯如云眼如月”描绘了隐士的什么特征? A. 外貌特征 B. 内心特征 C. 行为特征 D. 思想特征
  2. 诗中“胸次毫端一泓雪”比喻了什么? A. 隐士的外貌 B. 隐士的胸怀 C. 隐士的行为 D. 隐士的思想
  3. 诗中“三真跨鹤夜相从”中的“三真”指的是什么? A. 三位真人 B. 三位仙人 C. 三位隐士 D. 三位道士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超脱。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张榘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但李白更多地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而张榘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榘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