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路行僧谒,邮亭话海涛。
剑摇林狖落,旗闪岳禽高。
苔长空州狱,花开梦省曹。
濮阳流政化,一半布风骚。
白话文翻译:
在中途遇到一位行僧,他来拜访我;在邮亭旁,我们谈论海的波涛。
手中的剑摇动,林中的猿猴都落下了;旗帜在高耸的岳峰上闪烁,飞禽翱翔。
青苔覆盖了空中的州狱,花朵在梦中绽放。
濮阳的政局变迁,像一半的风骚在传布。
注释:
字词注释:
- 行僧:在路上行走的僧人,常代表求道者或游方僧。
- 邮亭:古代的驿站,供人们歇息和沟通。
- 海涛:海浪,象征浩瀚和动荡。
- 林狖:猿猴,常用来比喻灵性和自由。
- 岳禽:高山的鸟类,象征高远和自由。
- 苔:青苔,生长在阴湿环境中,象征时间的流逝。
- 空州狱:指空旷的州里,狱象征着束缚和压迫。
- 梦省曹:梦中的省略,曹常用来指代官职或管理。
典故解析:
- 濮阳:古时的一个地方,因地理位置与政局变迁而著称。
- 风骚:指风雅的文化风气,常用来形容文人雅士的风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是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作品常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具有独特的个性化风格。李洞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抒发情感为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送别知己赴濮州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惜别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李洞的《送知己赴濮州》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事交融的画面,展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的前两句“中路行僧谒,邮亭话海涛”,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场景,行僧的拜访和邮亭的对话,给人一种宁静而富有哲理的感觉。接下来的“剑摇林狖落,旗闪岳禽高”,则迅速将读者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剑与旗帜象征着力量与自由,传达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气势。
后面两句“苔长空州狱,花开梦省曹”则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青苔的生长象征着岁月的沧桑,而梦中的花朵则寓意着理想与希望的绽放。最后一句“濮阳流政化,一半布风骚”更是将政治与文化的变迁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时代的变革和文人的风采。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朋友的深情祝福,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路行僧谒:在途中遇到一位行僧,他来拜访我,传达了对友人的关心。
- 邮亭话海涛:在邮亭旁边,我们谈论着海的波涛,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起伏。
- 剑摇林狖落:手中的剑摇动,树林中的猿猴都惊动了,暗示出勇气与力量的显现。
- 旗闪岳禽高:高山上的旗帜在风中闪烁,飞鸟在空中翱翔,表现出一种自由与壮丽。
- 苔长空州狱:青苔覆盖了空中的州狱,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花开梦省曹:梦境中花朵的盛开,象征着理想与希望的实现。
- 濮阳流政化:濮阳的政局变化,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 一半布风骚:一半的文化风采在流传,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剑摇林狖落”,将剑与猿猴的反应相比,暗示力量的影响。
- 拟人:如“花开梦省曹”,赋予梦境以生命,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送别与祝福,表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结合,深刻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希望的永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僧:象征求道者,代表追求真理的精神。
- 海涛:象征人生的波折与起伏。
- 青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沧桑。
- 花朵:象征希望与理想的实现。
- 濮阳:象征政治与文化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行僧”象征什么?
- A. 游方僧人
- B. 战士
- C. 皇帝
-
“剑摇林狖落”中的“剑”象征什么?
- A. 武力
- B. 和平
- C. 财富
-
诗中的“苔长空州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失落
-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送友人》:同样是送别主题,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赏析与鉴赏》
- 《李洞诗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