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陪兵部郑侍郎话诗著棋》

时间: 2025-01-19 18:15:38

落叶溅吟身,会棋云外人。

海枯搜不尽,天定著长新。

月上分题遍,钟残布子匀。

忘餐二绝境,取意铸陶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叶溅吟身,会棋云外人。
海枯搜不尽,天定著长新。
月上分题遍,钟残布子匀。
忘餐二绝境,取意铸陶钧。

白话文翻译:

落叶轻轻洒落在我身上,我与朋友在棋局上对弈。
即使海水干枯,也无法将我对此的情意搜寻殆尽;
即使天命注定,我的情感依然会常新。
月光照耀下,棋局的题目已然分明;
即便钟声渐渐消逝,棋子的布置也依然均匀。
我忘却了饮食,身处于绝境之中,
却能从中领悟到深刻的意蕴,像是铸造陶器般珍贵。

注释:

  • 溅吟:落叶洒落,轻声吟唱,表现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会棋:指与朋友下棋,象征着高雅的娱乐活动。
  • 海枯:形容时间的无尽与情感的深厚。
  • 天定:命运已经注定。
  • 分题遍:棋局中棋子的布局已经清晰可见。
  • 钟残:钟声渐渐消失,象征时间的流逝。
  • 忘餐:忘记了用餐,表现出沉浸于棋局的专注。
  • 二绝境:指非常艰难的境地。
  • 取意铸陶钧:从绝境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像是铸造陶器一样,蕴含深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与人事,寓意深远。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风格颇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与友人对弈时写成,反映了诗人对围棋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围棋作为一种高雅的智力活动,常常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深入交流和思考。

诗歌鉴赏:

李洞的《锦江陪兵部郑侍郎话诗著棋》以围棋为主题,不仅展现了棋局的变化,更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哲理。诗中通过落叶、月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开篇以“落叶溅吟身”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接着“会棋云外人”则强调了与友人下棋的乐趣与对话,象征着高雅的社交活动。随着“海枯搜不尽,天定著长新”,诗人表达了对情感与命运的思考,认为即使时光流逝,真挚的情感依然常新。

“月上分题遍,钟残布子匀”,展现了棋局的清晰与对弈的沉浸,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智慧的交锋。最后“忘餐二绝境,取意铸陶钧”则突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尽管身处困境,却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态度。

整首诗通过围棋这一主题,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叶溅吟身:落叶轻轻地洒落在我身上,营造出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围。
  2. 会棋云外人:与朋友在棋局中对弈,象征高雅的社交。
  3. 海枯搜不尽:即使海水干枯,也无法将我对友谊的情感搜寻完毕。
  4. 天定著长新:即使命运注定,我的情感依然会常新。
  5. 月上分题遍:月光下棋局的布局已然分明,象征着智慧的清晰。
  6. 钟残布子匀:钟声渐渐消逝,棋子的布置依旧均匀,象征时间与专注。
  7. 忘餐二绝境:我忘却了饮食,身处艰难境地,表现出专注与投入。
  8. 取意铸陶钧:从绝境中领悟出深刻的道理,像是铸造陶器一样。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海枯”与“天定”来比喻时间与情感的永恒。
  • 拟人:将落叶拟作吟唱,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月上分题遍,钟残布子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围棋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谊、人生与命运的思考。强调了高雅的智力活动所带来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叶:象征生命的流逝与宁静。
  • 海枯:表达情感的无尽与深厚。
  • 月光:象征智慧的启迪与清晰的思考。
  • 棋局: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智力较量和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会棋”是指什么活动?

    • A. 读书
    • B. 下棋
    • C. 绘画
    • D. 旅行
  2. “忘餐二绝境”中的“绝境”指的是什么?

    • A. 饥饿
    • B. 困难
    • C. 高兴
    • D. 忘记
  3. 诗中的“海枯”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变化
    • C. 情感的深厚
    •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B. 下棋
  2. B. 困难
  3. C. 情感的深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洞的《锦江陪兵部郑侍郎话诗著棋》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加豪放,后者则显得雅致与宁静,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