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观音院》
时间: 2025-01-04 10:2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弱水无风到海山,慈容亲觐紫旃檀。
亭亭宝刹凌云近,湛湛清池漱玉寒。
橘熟独垂红万颗,竹迷曾莳碧千竿。
热官步武何容到,散秩须知第一官。
白话文翻译:
弱水无风流向海山,慈悲的面容亲近紫色的旃檀。
高耸的宝塔接近云端,清澈的池水洗涤着寒玉。
橘子成熟时独自垂挂万颗,竹子迷人曾经栽种百竿。
热情的官员步履何必到此,散职的人须知这是第一官。
注释:
字词注释:
- 弱水:指水流缓慢的河水。
- 亲觐:亲近、接近。
- 紫旃檀:一种珍贵的檀香木,多用于佛教寺庙。
-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 湛湛:清澈的样子。
- 漱玉寒:水清凉得像玉一样。
- 橘熟:橘子成熟时的状态。
- 热官步武:指官员的行走、活动。
- 散秩:指官员的职务结束。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观音院,反映出佛教文化的影响。诗中提到的紫旃檀和宝刹,都是佛教寺庙中常见的元素,代表了对佛教的尊重与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较为少见,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雅致,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寺院的宁静与美丽,表现出对宗教与自然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观音院的宁静与美丽,体现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开篇以“弱水无风到海山”引入,诗人用“弱水”这一意象,表现出环境的宁静,接着“慈容亲觐紫旃檀”则指向了佛教的慈悲,暗示了信仰的力量。
接下来的“亭亭宝刹凌云近”描绘了高耸的宝塔,显示出寺院的雄伟,而“湛湛清池漱玉寒”则通过清澈的池水,传达出一种清凉与恬静的气氛。整个诗歌的意象交融,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给人以心灵的宁静。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热官步武的反思,表达出对世俗权力的淡薄,突显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整首诗在佛教文化的背景下,传递出一种对自然、对宗教、对心灵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弱水无风到海山”:描绘环境的宁静,河水缓缓流动,暗示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
- “慈容亲觐紫旃檀”:慈悲的面容,象征佛教的温暖与包容。
- “亭亭宝刹凌云近”:高耸的宝塔,表现出宗教建筑的壮丽。
- “湛湛清池漱玉寒”:清澈的池水,渗透出一种寒冷与清新的意象。
- “橘熟独垂红万颗”:成熟的橘子,象征丰收与希望。
- “竹迷曾莳碧千竿”:竹林的幽静,暗示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热官步武何容到”:对官场的反思,暗示对世俗的疏离。
- “散秩须知第一官”:强调心灵的宁静与内在的修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湛湛清池漱玉寒”,通过清池比喻内心的清凉。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世俗权力的淡薄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弱水:宁静、缓慢的生活态度。
- 紫旃檀:佛教文化的象征。
- 宝刹:宗教的壮丽与神圣。
- 清池:心灵的纯净与清澈。
- 橘子:丰收与希望的象征。
- 竹子:自然的幽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旃檀”是什么象征? A. 自然的美丽
B. 佛教文化
C. 权力的象征 -
“亭亭宝刹凌云近”中的“凌云”意指什么? A. 高耸入云
B. 附近的山
C. 云彩的颜色 -
诗歌最末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世俗权力的反思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与葛胜仲在自然描写上的异同:
- 李白的诗多以豪放的气势与激情描写自然,而葛胜仲则更注重细腻与宁静的氛围。
- 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前者强调个体情感,后者则着重内心的平和与宗教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