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蔡安度秀才赋盐》
时间: 2025-01-02 18:27: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法更盐筴利源开,濒海熬波亹亹来。
贡篚烧羊谩南北,嘉笾形虎间榛梅。
锻圭搥璧严疆域,积雪飞霜阜货财。
滋味佐饔周九土,柳星端合祀坛垓。
白话文翻译:
盐的生产技术更新,开辟了更有利的源头,
在海边熬煮盐水,波涛汹涌而来。
贡品的船上烧羊肉,南北方的风味交融,
用精致的器具盛放,像老虎一样的威猛夹杂着榛子和梅子。
打磨的圭璧抵御着边疆的威胁,
积雪和飞霜象征着丰厚的财富。
美味的盐为周边九州的食物增添了风味,
柳树和星辰一起祭祀在坛上,丰收的象征。
注释:
- 法更:指盐的生产技术的改进。
- 盐筴:即盐的生产过程。
- 贡篚:贡品的船,只为朝廷上贡而用的船。
- 烧羊:指用盐腌制的羊肉。
- 嘉笾:优质的盛器,形态像老虎。
- 锻圭搥璧: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
- 阜货财:指丰富的财富积累。
- 滋味佐饔:盐使食物更加美味。
- 坛垓:祭坛,象征祭祀和祈求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作多以描写生活和自然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盐业兴盛时期,盐的生产与贸易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诗中描绘了盐的生产过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反映了时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风貌。
诗歌鉴赏:
《次韵蔡安度秀才赋盐》是一首描写盐的生产与贸易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盐业的繁荣与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首联以“法更盐筴利源开”开篇,直接点出盐的生产技术更新,为下文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濒海熬波亹亹来”生动地呈现出海边熬盐的场景,波涛汹涌与盐的制作过程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动感。
中间两联则通过贡品、器具等描绘了盐在南北方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展现了盐所带来的美味与文化交融。最后两联则转向对盐的社会意义的反思,通过“积雪飞霜阜货财”来象征盐带来的财富,进一步强调了盐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仗手法,形成了生动的视觉与味觉冲击,表现出诗人对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法更盐筴利源开”——盐的制作方法改进了,开辟了更有利的资源。
- “濒海熬波亹亹来”——在海边熬制盐水,波浪汹涌而至。
- “贡篚烧羊谩南北”——贡品的船上烹制羊肉,南北方的风味混合。
- “嘉笾形虎间榛梅”——用精美的器皿盛放,形态如老虎夹杂榛子与梅子。
- “锻圭搥璧严疆域”——坚固的防御工事保护着疆域。
- “积雪飞霜阜货财”——象征着富饶的财富与繁荣。
- “滋味佐饔周九土”——盐为周围九州的食物增添了风味。
- “柳星端合祀坛垓”——柳树和星辰一起祭祀在坛上,象征丰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嘉笾形虎”,形象生动。
- 对仗:如“积雪飞霜阜货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盐在生产、饮食、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歌颂了盐业的繁荣与社会生活的富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盐:象征生活的必需品,经济的富裕。
- 波浪: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贡品:代表文化交流与社会地位。
- 祭坛:象征丰收与祈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盐的技术更新指的是什么?
- A. 法更
- B. 贡篚
- C. 嘉笾
-
“积雪飞霜”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贫穷
- B. 财富
- C. 饥饿
-
诗中提到的器物“嘉笾”形态像什么?
- A. 鳄鱼
- B. 老虎
- C. 猫咪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了社会与经济的变迁。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炭的生意反映社会问题。
诗词对比:
- 《次韵蔡安度秀才赋盐》与《卖炭翁》:两者均通过物品的生产与交易反映社会经济状况,但《次韵蔡安度秀才赋盐》更侧重于盐在饮食与文化中的地位,而《卖炭翁》则关注劳动者的艰辛与社会不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魅力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