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都有感》

时间: 2025-01-19 18:10:50

去国已十载,召还今见收。

初无颍川最,真忝茂陵求。

物色多新识,寒温减旧游。

宫毫与尘晦,省树向人秋。

奏乏三千敏,恩难万一酬。

重寻紫荷橐,却侍翠云裘。

建礼文书少,汤官饼饵优。

屏营趋虎殿,子细认奎鉤。

晚节诚知止,吾生况若浮。

身来虽魏阙,病免合沧洲。

浅醉贻樽耻,衰容作鉴羞。

归年非雁后,破月是刀头。

依圣谗方弭,逃阴景自休。

乞骸从此近,终计返林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还都有感 去国已十载,召还今见收。 初无颍川最,真忝茂陵求。 物色多新识,寒温减旧游。 宫毫与尘晦,省树向人秋。 奏乏三千敏,恩难万一酬。 重寻紫荷橐,却侍翠云裘。 建礼文书少,汤官饼饵优。 屏营趋虎殿,子细认奎鉤。 晚节诚知止,吾生况若浮。 身来虽魏阙,病免合沧洲。 浅醉贻樽耻,衰容作鉴羞。 归年非雁后,破月是刀头。 依圣谗方弭,逃阴景自休。 乞骸从此近,终计返林丘。

白话文翻译:

离开国家已经十年,现在被召回并被接纳。 起初并没有特别出众,真正感到荣幸能被茂陵所求。 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减少了与旧友的交往。 宫中的笔和尘埃一样暗淡,省中的树向人们展示秋意。 奏疏缺乏三千字的敏捷,恩情难以万一回报。 重新寻找紫色的荷包,却侍奉着翠云裘。 建礼的文书很少,汤官的饼饵很优。 紧张地走向虎殿,仔细辨认奎钩。 晚年确实知道停止,我的生活像浮萍一样。 虽然身在魏阙,但病免合沧洲。 浅醉让人感到羞耻,衰容作为镜子感到羞愧。 归年不是雁后,破月是刀头。 依靠圣人的谗言停止,逃离阴暗的景象自然休息。 请求退休从此接近,最终计划返回林丘。

注释:

  • 去国:离开国家。
  • 召还:被召回。
  • 颍川最:颍川,地名,这里指某地最杰出的人才。
  • 茂陵求: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指被重要人物所求。
  • 物色:寻找,这里指结识。
  • 宫毫:宫中的笔。
  • 省树:省中的树。
  • 紫荷橐:紫色的荷包,官员的象征。
  • 翠云裘:翠云裘,华丽的衣服。
  • 建礼:建立礼仪。
  • 汤官:古代官名。
  • 屏营:紧张。
  • 虎殿:宫殿。
  • 奎鉤:星宿名,这里指重要的标志。
  • 魏阙:宫殿。
  • 沧洲:地名,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 乞骸:请求退休。
  • 林丘:山林,隐居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约100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表达了被召回朝廷后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宋祁在被召回朝廷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去十年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宋祁在被召回朝廷后的复杂情感。诗中,他回顾了自己离开国家十年的经历,感到荣幸能被召回并被接纳。他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但也减少了与旧友的交往。诗中的意象如“宫毫与尘晦”和“省树向人秋”描绘了宫廷的暗淡和秋意,反映了他的内心感受。他感到自己的奏疏缺乏敏捷,恩情难以回报,这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感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最终能返回山林。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宋祁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国已十载,召还今见收。 - 离开国家已经十年,现在被召回并被接纳。
  2. 初无颍川最,真忝茂陵求。 - 起初并没有特别出众,真正感到荣幸能被茂陵所求。
  3. 物色多新识,寒温减旧游。 - 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减少了与旧友的交往。
  4. 宫毫与尘晦,省树向人秋。 - 宫中的笔和尘埃一样暗淡,省中的树向人们展示秋意。
  5. 奏乏三千敏,恩难万一酬。 - 奏疏缺乏三千字的敏捷,恩情难以万一回报。
  6. 重寻紫荷橐,却侍翠云裘。 - 重新寻找紫色的荷包,却侍奉着翠云裘。
  7. 建礼文书少,汤官饼饵优。 - 建礼的文书很少,汤官的饼饵很优。
  8. 屏营趋虎殿,子细认奎鉤。 - 紧张地走向虎殿,仔细辨认奎钩。
  9. 晚节诚知止,吾生况若浮。 - 晚年确实知道停止,我的生活像浮萍一样。
  10. 身来虽魏阙,病免合沧洲。 - 虽然身在魏阙,但病免合沧洲。
  11. 浅醉贻樽耻,衰容作鉴羞。 - 浅醉让人感到羞耻,衰容作为镜子感到羞愧。
  12. 归年非雁后,破月是刀头。 - 归年不是雁后,破月是刀头。
  13. 依圣谗方弭,逃阴景自休。 - 依靠圣人的谗言停止,逃离阴暗的景象自然休息。
  14. 乞骸从此近,终计返林丘。 - 请求退休从此接近,最终计划返回林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宫毫与尘晦”比喻宫廷的暗淡,“省树向人秋”比喻秋意。
  • 拟人:如“省树向人秋”中的树被拟人化,向人们展示秋意。
  • 对仗:如“去国已十载,召还今见收”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宋祁在被召回朝廷后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回顾了自己离开国家十年的经历,感到荣幸能被召回并被接纳。他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但也减少了与旧友的交往。诗中的意象如“宫毫与尘晦”和“省树向人秋”描绘了宫廷的暗淡和秋意,反映了他的内心感受。他感到自己的奏疏缺乏敏捷,恩情难以回报,这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感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最终能返回山林。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宋祁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宫毫与尘晦:宫中的笔和尘埃一样暗淡,象征宫廷的暗淡和衰败。
  • 省树向人秋:省中的树向人们展示秋意,象征秋天的到来和时光的流逝。
  • 紫荷橐:紫色的荷包,官员的象征,代表权力和地位。
  • 翠云裘:翠云裘,华丽的衣服,代表富贵和荣耀。
  • 虎殿:宫殿,代表朝廷和权力中心。
  • 奎鉤:星宿名,这里指重要的标志,代表重要的地位和任务。
  • 魏阙:宫殿,代表朝廷和权力中心。
  • 沧洲:地名,这里指隐居的地方,代表宁静和自由。
  • 林丘:山林,隐居的地方,代表宁静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宋祁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宫廷生活 B. 隐居生活 C. 旅行生活 D. 学术生活

  2. 诗中的“宫毫与尘晦”象征什么? A. 宫廷的辉煌 B. 宫廷的暗淡 C. 宫廷的繁忙 D. 宫廷的宁静

  3. 诗中的“省树向人秋”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到来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隐居生活
  2. B. 宫廷的暗淡
  3. C. 秋天的到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宋祁的《还都有感》都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洒脱,而宋祁的诗更加含蓄深沉。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宋祁的《还都有感》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安石的诗更加直接明了,而宋祁的诗更加含蓄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
  • 《宋祁诗集》:收录了宋祁的全部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相关诗句

去国已十载,召还今见收。下一句是什么

初无颍川最,真忝茂陵求。上一句是什么

初无颍川最,真忝茂陵求。下一句是什么

物色多新识,寒温减旧游。上一句是什么

物色多新识,寒温减旧游。下一句是什么

宫毫与尘晦,省树向人秋。上一句是什么

宫毫与尘晦,省树向人秋。下一句是什么

奏乏三千敏,恩难万一酬。上一句是什么

奏乏三千敏,恩难万一酬。下一句是什么

重寻紫荷橐,却侍翠云裘。上一句是什么

重寻紫荷橐,却侍翠云裘。下一句是什么

建礼文书少,汤官饼饵优。上一句是什么

建礼文书少,汤官饼饵优。下一句是什么

屏营趋虎殿,子细认奎鉤。上一句是什么

屏营趋虎殿,子细认奎鉤。下一句是什么

晚节诚知止,吾生况若浮。上一句是什么

晚节诚知止,吾生况若浮。下一句是什么

身来虽魏阙,病免合沧洲。上一句是什么

去国已十载,下一句是什么

召还今见收。上一句是什么

召还今见收。下一句是什么

初无颍川最,上一句是什么

初无颍川最,下一句是什么

真忝茂陵求。上一句是什么

真忝茂陵求。下一句是什么

物色多新识,上一句是什么

物色多新识,下一句是什么

寒温减旧游。上一句是什么

寒温减旧游。下一句是什么

宫毫与尘晦,上一句是什么

宫毫与尘晦,下一句是什么

省树向人秋。上一句是什么

省树向人秋。下一句是什么

奏乏三千敏,上一句是什么

奏乏三千敏,下一句是什么

恩难万一酬。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