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巡故事》

时间: 2025-01-17 09:59:42

叛将闚华日,英臣死节年。

城当劲兵处,人甚缀旒然。

直木摧贪隧,长堤制盗泉。

羯尘虽覆马,不污沛南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叛将闚华日,英臣死节年。 城当劲兵处,人甚缀旒然。 直木摧贪隧,长堤制盗泉。 羯尘虽覆马,不污沛南天。

白话文翻译:

叛将窥视华夏之日,英勇的臣子以死守节之年。 城池位于强兵之地,人民虽如悬挂的旒旗般脆弱。 直木能摧毁贪婪的隧道,长堤能控制盗泉。 即使羯族的尘土覆盖了马匹,也不会污染沛县南方的天空。

注释:

  • 叛将:指叛乱的将领,这里可能指安史之乱中的叛军。
  • 闚华日:窥视华夏的日子,指叛军企图侵占中原。
  • 英臣死节年:英勇的臣子以死守节的那一年,指张巡在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最终殉国。
  • 劲兵处:强兵驻扎的地方。
  • 缀旒然:形容人民如同悬挂的旒旗般脆弱,随时可能被击溃。
  • 直木:比喻正直的人。
  • 贪隧:贪婪的隧道,比喻贪腐的行为。
  • 长堤:比喻坚固的防御。
  • 盗泉:比喻不正当的利益。
  • 羯尘:羯族的尘土,指羯族的侵略。
  • 覆马:覆盖马匹,指羯族的侵略。
  • 沛南天:沛县南方的天空,指中原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文风格典雅,多涉及政治、历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对张巡坚守睢阳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英勇守节精神的赞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但历史上英勇抗敌的故事仍然激励着人们。通过回顾张巡的故事,诗人旨在弘扬忠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张巡坚守睢阳的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英勇守节的精神。诗中“叛将闚华日,英臣死节年”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在叛乱时期,英勇的臣子以死守节的决心。接下来的“城当劲兵处,人甚缀旒然”描绘了城池的坚固和人民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直木摧贪隧,长堤制盗泉”运用比喻,表达了正直能够战胜贪腐,坚固的防御能够抵御不正当的利益。最后“羯尘虽覆马,不污沛南天”强调了即使面临外敌的侵略,中原的纯洁和正义不会被污染。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对忠贞不屈精神的深刻赞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叛将闚华日,英臣死节年”:首句点明叛乱的背景和英勇臣子的牺牲,突出了主题。
  • “城当劲兵处,人甚缀旒然”:描绘城池的坚固和人民的脆弱,形成对比。
  • “直木摧贪隧,长堤制盗泉”:运用比喻,表达正直和坚固防御的力量。
  • “羯尘虽覆马,不污沛南天”:强调外敌的侵略不会污染中原的纯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直木摧贪隧”和“长堤制盗泉”,通过比喻表达正直和坚固防御的力量。
  • 对比:如“城当劲兵处,人甚缀旒然”,通过对比突出城池的坚固和人民的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颂,通过回顾张巡的故事,强调了在叛乱时期,英勇的臣子以死守节的决心和正直、坚固防御的力量。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叛将”、“英臣”、“劲兵”、“直木”、“长堤”、“羯尘”等,通过这些意象描绘了叛乱、英勇、坚固和侵略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英臣死节年”指的是谁? A. 张巡 B. 宋祁 C. 宋庠 D. 安禄山

  2. “直木摧贪隧”中的“直木”比喻什么? A. 正直的人 B. 坚固的城墙 C. 贪婪的行为 D. 叛乱的将领

  3. “羯尘虽覆马”中的“羯尘”指的是什么? A. 中原的尘土 B. 羯族的侵略 C. 马匹的尘土 D. 叛军的尘土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忠贞精神的赞颂。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忠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宋祁的《读张巡故事》: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地赞颂了忠贞不屈的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史》:了解宋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全宋诗》: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可以进一步研究其诗歌风格。
  • 《安史之乱史料汇编》: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和张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