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时年五十予以正月二日游曹源庵年五十有二矣慨然书示同行》

时间: 2025-01-01 14:21:39

城里喧呼子不贪,乃能从我就僧谈。

平明且喜风收润,仰视只愁云向南。

靖节使年惭过二,斜川推日在前三。

吾生大似僧行脚,好问真空觅住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时年五十予以正月二日游曹源庵年五十有二矣慨然书示同行

城里喧呼子不贪,乃能从我就僧谈。
平明且喜风收润,仰视只愁云向南。
靖节使年惭过二,斜川推日在前三。
吾生大似僧行脚,好问真空觅住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诗人回忆自己在城中喧嚣的环境中,心中却不贪求物欲,能够与僧人畅谈。诗中描绘了一个平和的场景,天气适宜,诗人心中却有些忧虑,因为云彩似乎朝南而去,预示着某种不安。诗人感慨自己年过五十,内心对岁月的惭愧,回忆与友人游玩斜川的时光,更加意识到人生如同行脚僧,渴望寻找真正的心灵归宿。

注释

  • 喧呼:指城市中吵闹的声音。
  • 从我就僧谈:愿意与我一起与僧人交谈。
  • 平明:天色晴朗,心情开朗。
  • 靖节:指陶渊明,因其隐逸的节操而被尊称。
  • 真空:指一种空灵、无物的境界,象征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于一个重视文采的家庭。其作品多表现个人的内心情感与对社会的反思,风格质朴自然,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五十岁时的冬季,正值岁末年初,诗人通过游历和与友人交流的方式,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归属,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朱翌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一个内心丰富的人的生活状态。诗的开篇就引入了城中的喧嚣与个人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不贪图名利,能够与僧人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一方面展示了他对物质的放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接下来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平明且喜风收润”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受到一种轻松的心情。然而,诗人仰望天空,却因云的走向而感到忧愁,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与焦虑。

在诗的最后,诗人以“吾生大似僧行脚”来总结,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悟,人生如同行脚僧,四处漂泊,追寻着真空的境界。他的心灵渴望一种宁静与安定,这种探求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里喧呼子不贪:在喧闹的城市中,有人沉迷于物欲,而我却不贪。
  • 乃能从我就僧谈:因此我才能与僧人谈心。
  • 平明且喜风收润:天气晴朗,心情愉悦,风儿带来了滋润。
  • 仰视只愁云向南:但仰望天空,心中却忧愁,云彩去向南方。
  • 靖节使年惭过二:陶渊明的节操让我感到惭愧,我已年过五十。
  • 斜川推日在前三:在斜川游玩时,时间仿佛在我面前流逝。
  • 吾生大似僧行脚:我的人生如同僧人般漂泊不定。
  • 好问真空觅住庵:渴望询问真理,寻找心灵的归宿。

修辞手法

  • 对比:城市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人生比作僧人的行脚,表达漂泊与追寻。
  • 意象:通过“云向南”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追求内心宁静为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物质的超脱。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自己内心的反省,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喧嚣与物欲的社会。
  • :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未来的不可预测。
  • 斜川:代表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旅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城里喧呼”指代什么? A. 城市的喧闹
    B. 诗人的心情
    C. 僧人的谈话

  2. “仰视只愁云向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平淡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朱翌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朱翌更强调内心的反思与对话,而陶渊明则更多描绘田园的恬淡生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