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僻门常闭,家贫客自疏。
溪山行老我,风月不欺予。
谩有书成诵,端无货可居。
清江千里道,持此问舂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远的地方,门常常关闭,家中贫穷,客人自然会少。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在这山水之间渐渐变得年老,唯有风月相伴,丝毫不欺骗我。虽然口中念诵书籍,但实际上却没有财富可以依靠。清澈的江水绵延千里,我拿着这些诗句去问那正在耕作的农夫。
注释:
- 地僻:地处偏远之地。
- 门常闭:门总是关着,暗示无人来访。
- 家贫:家庭贫困。
- 客自疏:客人自然会疏远。
- 溪山行老我:在溪水和山川的陪伴下,岁月渐渐让我变老。
- 风月不欺予:大自然的风和月亮不会对我说谎。
- 谩有书成诵:虽然我口中念诵书籍,但实际上空洞。
- 端无货可居:确实没有财物可以依靠。
- 清江千里道:清澈的江水延绵千里。
- 舂锄:指耕作的农夫,这里用来表现一种生活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情流露著称。作为一位隐士,朱翌关注个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感受,常常在诗中表达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朱翌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远离城市喧嚣、心灵宁静的生活状态。身处偏僻之地,他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孤独,然而也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好。诗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物质的贫乏并不能影响内心的富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起句“地僻门常闭”,便引出了一个封闭而孤独的环境,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偏远之地和生活的艰难。接着“家贫客自疏”,不仅表现了家庭的贫穷,也道出了人际关系因生活困境而日渐疏远的无奈。这两句构建了一个孤独的基调,使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的气氛。
而后两句“溪山行老我,风月不欺予”,则转向了自然的描写,诗人在山水之间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却也收获了来自自然的真诚陪伴。风与月的存在,仿佛成为了他生活中的精神支柱,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最后两句则回归到生活的现实,虽有书卷在手,但没有财富可依,诗人以“清江千里道,持此问舂锄”的方式,展示了他与自然和农夫的亲近,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宁静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呈现出一种淡雅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僻门常闭:环境偏僻,门常关着,暗含孤独。
- 家贫客自疏:家庭贫穷,客人自然不来,表现疏离感。
- 溪山行老我:在自然中生活,岁月流逝,体现对自然的依赖。
- 风月不欺予:风与月作为自然的象征,给予真实的陪伴。
- 谩有书成诵:虽有书本知识,但缺乏实际财富,表现无奈。
- 端无货可居:没有物质基础,突显生活的困境。
- 清江千里道: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向往。
- 持此问舂锄:通过自然与农夫的联系,展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修辞手法
- 对比:贫穷与自然的美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内心的矛盾。
- 拟人:风月被赋予情感,表现出自然的温暖与陪伴。
- 意象:溪山、风月等意象交织,形成诗歌的核心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物质的淡泊,诗人在偏僻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以自然为伴,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地僻:象征孤独与偏远。
- 家贫:代表生活的困境。
- 溪山:自然的代名词,象征生命的源泉与陪伴。
- 风月:自然的和谐,表现真诚和美好。
- 清江:流动的自然,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舂锄:农民的象征,代表苦乐与真实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地僻门常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人来人往
B. 孤独与偏远
C. 生活富裕 -
“风月不欺予”中的“欺”字有哪些含义? A. 欺骗
B. 伤害
C. 忽视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物质追求
B. 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C. 人际关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表达生活困境与自然的关系。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展现隐逸生活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朱翌《地僻》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关系,但朱翌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反思,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和谐与安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