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作寒》

时间: 2025-01-19 13:45:26

已报舟浮登岸,更怜桥场平池。

养成蛙吹无谓,扫尽蚊雷却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雨作寒
已报舟浮登岸,更怜桥场平池。
养成蛙吹无谓,扫尽蚊雷却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寒冷的气候。诗人已经听到船只靠岸的消息,更加怜惜桥边平静的池塘。蛙鸣的声音虽然无关紧要,却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格外奇特,尤其是驱散了蚊虫的雷声,令人感到意外。

注释

  • 已报:已经传递、告知。
  • 舟浮:船只漂浮,指船到达岸边。
  • :怜惜、怜爱。
  • 桥场:桥边的场地。
  • 平池:平静的池塘。
  • 养成蛙吹:指青蛙的鸣叫。
  • 无谓:没有意义的。
  • 扫尽:驱散、消灭。
  • 蚊雷:蚊虫的声音。

典故解析

在这首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蛙鸣”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描绘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声音,常与田园生活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仲明,江苏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积雨作寒》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与感悟,反映了当时南方雨季的气候特点和乡村的宁静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寒冷的气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热爱。首句“已报舟浮登岸”直接引入了背景,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仿佛听到船只靠岸的声音。接下来的“更怜桥场平池”则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画面,桥边的池塘在雨后显得更加平静,给人以视觉上的宁静感。

最后两句“养成蛙吹无谓,扫尽蚊雷却奇”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思考。蛙鸣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但在这种安静的环境中,反而显得特别,甚至让人感到奇妙。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思考,让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已报舟浮登岸:诗人听到船只靠岸的消息,暗示着外部世界的动态。
  • 更怜桥场平池:对静谧的池塘的怜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养成蛙吹无谓:蛙鸣的声音在此显得无足轻重,但却让人感觉到自然的生命力。
  • 扫尽蚊雷却奇:驱散蚊虫的声音反而让人感到奇特,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舟浮”“登岸”与“怜”“平池”,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将自然界的声音赋予人性,使其更具生动性。
  • 比喻:通过声音的描写与情感的结合,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象征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
  • 平池:象征宁静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 蛙鸣:象征生命的活力,尽管在雨后环境中显得无关紧要,却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已报舟浮登岸”的意思是: A. 船已经到达 B. 船正在出发 C. 船在海上漂浮
    答案:A

  2. “扫尽蚊雷却奇”中“蚊雷”指的是: A. 蚊子的声音 B. 雷声 C. 蚊虫的鸣叫
    答案:C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城市生活的描写 B. 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日迟迟》——唐代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积雨作寒》杜甫的《春日迟迟》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热爱,但范成大的诗更侧重于雨后环境的静谧与和谐,而杜甫则更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涵盖了范成大的多首作品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解析与理解
  • 《中国古典诗词大全》——提供了丰富的古诗词资源与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