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三
波娇鬓袅。中隐堂前人意好。不奈春何。拚却轻寒透薄罗。剪梅新曲。欲断还联三叠促。围坐风流。饶我尊前第一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妩媚姿态,她的发丝轻柔飘动,正好隐藏在堂前,映衬出她的美丽和心情。然而,春天的轻寒却让人困扰,无奈之下,只能忍受这种微寒透过轻薄的罗衣。她在剪梅时吟唱新曲,虽然想要断绝与梅花的牵连,却又无法真正放下,三次反复的情感令她心绪难平。大家围坐在一起,风流潇洒的气氛中,希望我在酒桌上能占得第一杯。
注释:
- 波娇鬓袅:形容女子的发丝如波浪般轻柔,轻轻摇摆。
- 中隐堂前:指在厅堂前隐约可见的身影。
- 不奈春何:无法抵挡春天的影响,暗示心情受困于春季的寒意。
- 拚却轻寒透薄罗:即便轻寒透过薄薄的衣裳,仍想要一拼到底。
- 剪梅新曲:指剪梅花时吟唱的歌曲,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 欲断还联:想要割舍却又无法断绝的情感。
- 三叠促:形容情感的复杂和纠缠。
- 围坐风流: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轻松愉快。
- 饶我尊前第一筹:希望自己能在酒桌上赢得第一杯酒,暗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澄怀,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情感,风格清新婉约,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范成大成熟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文人雅集等有关,表现了对春天美好情感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其三》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和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描写女子的美丽和内心情感,展现了春天的妩媚与无奈。开篇以“波娇鬓袅”引入,勾勒出女子轻盈的形象,仿佛春风拂面,令人心生怜爱。然而,接下来的“不奈春何”则转入一种无奈的情绪,春天的轻寒让人感到不适,映衬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剪梅新曲”一句,既表现了女子对梅花的喜爱,也暗含了她对爱情的寄托。想要断绝却无法放下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冲突。最后,“围坐风流”则渲染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诗人在此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希望自己能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人生情感的思考。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波娇鬓袅:形象生动,女子的头发像波浪般轻轻摆动,暗示其温柔与妩媚。
- 中隐堂前人意好:描写女子在堂前的身影,意在强调她的美丽与吸引力。
- 不奈春何:表现诗人对春天的无奈,暗示心情受到春季寒意的困扰。
- 拚却轻寒透薄罗:即使在轻寒中,诗人仍愿意拼搏,展现出一种坚韧的态度。
- 剪梅新曲:剪梅时吟唱新曲,象征着新的情感寄托。
- 欲断还联:表达了想要断绝但又无法割舍的情感纠葛。
- 三叠促:强调情感的复杂和反复,反复的思绪难以释怀。
- 围坐风流:描绘一群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
- 饶我尊前第一筹:希望自己在酒桌上能够得胜,体现生活的乐趣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波娇”比喻女子的柔美。
- 拟人:将春天的轻寒赋予情感,使其成为情感的对立面。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春天的美好和无奈,展现了在美丽的外表下,内心却有着复杂情感的矛盾。诗人在生活中追求美好,同时也感受到人生的种种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象征柔美与动感,表示女子的轻盈。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带来无奈的轻寒。
- 梅:象征高洁与坚韧,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 酒:象征生活的乐趣与社交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波娇鬓袅”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春天的气候
- B. 女子的美丽
- C. 梅花的姿态
- D. 酒桌的气氛
-
诗中提到的“剪梅新曲”代表什么?
- A. 对梅花的喜爱
- B. 新的情感寄托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春天的赞美
-
“欲断还联”是什么意思?
- A. 割舍爱情
- B. 无法放下的情感
- C. 春天的结束
- D. 生活的美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范成大《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如梦令》的对比:两者都展现了对春天的感受,但范成大更侧重于外在的美丽与内心的矛盾,而李清照则更关注情感的细腻变化和个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南宋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