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4 06:59: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静夜薰香下翠帷。
闲愁叠叠强支持。
境空常有模糊月,
风定犹飘宛转丝。
春去也,梦回时。
一波又起是相思。
鸳鸯被冷银灯热,
此病年年只自知。
白话文翻译:
在静夜里,香气弥漫,轻轻地萦绕在翠色的帷帐下。
无尽的愁苦层层叠叠,我强忍着不让它显露。
空旷的天地,常常有朦胧的月影,
风平浪静时,丝线似的思绪轻轻飘荡。
春天已经离去,我的梦中又回到旧时光。
思念的潮水一波又起,心中满是相思。
鸳鸯被在冷冷的夜中显得格外温暖,
这种相思之病,年年岁岁我独自承受。
注释:
- 薰香:指香气,通常是指熏香的气味。
- 翠帷:绿色的帷幕,象征着温柔的环境。
- 闲愁:无所事事时产生的忧愁。
- 模糊月:指的是朦胧的月光,给人以幻想的感觉。
- 宛转丝:比喻思绪如丝般缠绵,轻柔而缠绵。
- 鸳鸯被:指鸳鸯图案的被子,象征着爱情和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宪融(1879-1950),字仲明,号云阶,江苏无锡人。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诗人情感低落的时期,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内心的孤独、思念与对美好往昔的向往紧密结合。开篇“静夜薰香下翠帷”,给人以宁静而优雅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的夜晚。而“闲愁叠叠强支持”则揭示了内心的烦闷与无奈,愁苦如同层层叠叠的纱幕,难以摆脱。
接下来的“境空常有模糊月,风定犹飘宛转丝”中,诗人运用自然景象来反衬内心的孤寂。朦胧的月光象征着模糊的思绪,而“宛转丝”则形象地描绘了思念的细腻与缠绵。春天的离去,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而“梦回时”则表达了对往昔的渴望与追忆。
最后两句“鸳鸯被冷银灯热,此病年年只自知”更是将思念之苦凝结为一种深沉的情感,鸳鸯被象征着爱侣间的温暖,而冷冷的银灯则暗示着孤独与冷清。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静夜薰香下翠帷。”: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闲愁叠叠强支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虽然愁苦重重,但仍然努力忍耐。
- “境空常有模糊月,”:即使在空旷的环境中,月光依然朦胧,象征着无尽的思念。
- “风定犹飘宛转丝。”:在宁静的环境中,思绪如丝般轻柔地飘荡,暗示着情感的细腻。
- “春去也,梦回时。”:春天的逝去,带来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 “一波又起是相思。”:思念如潮水般不断涌来,无法平息。
- “鸳鸯被冷银灯热,”:鸳鸯被的温暖与银灯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孤独和思念的交织。
- “此病年年只自知。”:这种思念的痛苦,只有自己明白,透露出深刻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宛转丝”,将思绪比作轻柔的丝线,增强了情感的细腻感。
- 对仗:整首词运用对仗的手法,增添了韵律感。
- 拟人:将思绪和情感拟人化,使其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感受,展现了个体在孤独与思念中的挣扎和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薰香:象征着温暖和愉悦的情感。
- 翠帷:代表着温柔的环境和宁静的氛围。
- 模糊月:暗示着不清晰的思绪和情感。
- 鸳鸯被:象征着爱情和温暖的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鸳鸯被”象征什么?
- A. 温暖的爱情
- B. 忧伤的回忆
- C. 孤独的心情
-
“春去也,梦回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怀念
- B. 对往昔美好的追忆
- C. 对未来的期望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思绪的细腻?
- A. 夸张
- B. 比喻
- C. 排比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孤独,但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虽然主题不同,但也探讨了对往昔的回忆和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古代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她的诗词》
- 《中国古诗词选》
以上内容涵盖了《鹧鸪天》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