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叹》
时间: 2025-01-06 08:2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叹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是处常来好当家,
惯从明镜看朝霞。
梦中犹认崔娘枕,
扇底难披温令纱。
人忽别,思无涯。
归来空讶七香车。
迎风一笑回头望,
䯼髻双簪并蒂花。
白话文翻译:
在这里常来,真是个好地方,
习惯了在明镜前欣赏朝霞。
梦中难忘崔娘的枕边,
扇底的温暖纱衣难以披上。
人突然离去,思念无尽头。
归来时空对此七香车感到惊讶。
迎风一笑回头望,
只见双簪并蒂花的发髻。
注释:
字词注释:
- 常来:经常来此地。
- 当家:在这里做主人,生活安逸。
- 明镜:比喻清晰的镜子,形容早晨的景象。
- 崔娘:指的是梦中的故人,可能是亲密的人。
- 温令纱:柔软的纱衣,给人温暖的感觉。
- 七香车:一种名贵的车,可能寓意奢华或特殊的身份。
- 䯼髻:一种发髻,双簪即用两根簪子固定的发式,象征美丽。
- 并蒂花:比喻美好的事物成双成对。
典故解析:
此词中的“崔娘”可能暗指唐代的崔氏,常代表美丽的女子或爱情的牵挂。诗中通过梦境体现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细腻,常以爱情和自然为主题,作品中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中,可能是在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失去的人的思念,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鹧鸪天•叹》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的“是处常来好当家”,展示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而“惯从明镜看朝霞”则表现出他对日出时分美景的欣赏与陶醉。这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在后面却因为“人忽别,思无涯”而被打破,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无尽。诗中梦中的“崔娘”不仅是对故人的追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体现出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脆弱。结尾处的“迎风一笑回头望,䯼髻双簪并蒂花”则在一抹温柔之中,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读来让人不禁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甜美的回忆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是处常来好当家:这里常住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对此地的依恋。
- 惯从明镜看朝霞:习惯了在清晨欣赏朝霞,体现了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 梦中犹认崔娘枕:梦境中还记得崔娘的身影,暗示着深沉的思念。
- 扇底难披温令纱:扇子的遮挡使得温暖的纱衣难以披上,象征着内心的孤寂。
- 人忽别,思无涯:突如其来的离别令思绪无限延伸,抒发出对离别的惆怅。
- 归来空讶七香车:归来时对奢华的车马感到惊讶,反映了物质与情感的对比。
- 迎风一笑回头望:迎风微笑,回头观望,表现出一种淡然与洒脱。
- 䯼髻双簪并蒂花:双簪并蒂花的发髻象征着美丽与爱情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镜”比作清晨的景象,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如“人忽别”表现出离别的突然,让人感到意外与无奈。
- 对仗:如“迎风一笑”和“回头望”,增强了词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爱情的追忆,情感丰富而细腻,展现出离别的痛与思念的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霞: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崔娘:象征着对故人的思念与感情的寄托。
- 温令纱:代表着温暖与柔软,体现内心的渴望。
- 双簪并蒂花: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常来好当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惆怅 -
“梦中犹认崔娘枕”中“崔娘”象征着什么?
A. 朋友 B. 故人 C. 家人 -
诗中提到的“七香车”最可能代表什么?
A. 贫穷 B. 奢华 C. 普通
参考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对时间流逝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董以宁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故人的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均呈现出一种深刻的思索,反映了古代女性对爱情与生活的独到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解读与赏析》
以上资料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鹧鸪天•叹》及其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