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泪》

时间: 2025-01-06 08:44:16

碎似真珠颗颗停。

清如秋露脸边倾。

洒时点画湘江竹,感处曾摧数里城。

思薄幸,忆多情。

玉纤弹处暗销魂。

有时看了鲛绡上,无限新痕压旧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碎似真珠颗颗停。
清如秋露脸边倾。
洒时点画湘江竹,
感处曾摧数里城。
思薄幸,忆多情。
玉纤弹处暗销魂。
有时看了鲛绡上,
无限新痕压旧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眼泪如同珠子般一颗颗停留,清澈如秋天的面容倾斜。泪水洒落时如同点缀湘江的竹子,感情的深处曾经摧毁了数座城池。思念那些薄情的人,回忆起那些多情的往事。在细腻的纤指弹动间,暗自销魂。有时看着鲛绡上,新的痕迹无尽地压在旧的痕迹上。

注释:

  • 碎似真珠:指眼泪像碎珠一样,形象地描绘出泪水的状态。
  • 清如秋露脸:形容泪水清澈透明,像秋天的脸庞一样美丽。
  • 湘江竹:湘江是指湘江流域,竹子象征着坚韧与柔美。
  • 薄幸:指那些无情之人。
  • 玉纤:形容纤细的手指。
  • 鲛绡:一种轻薄的绸缎,通常用来比喻感情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该诗的作者为佚名,无法确知具体身份,但诗风显然受到宋代词风的影响,注重细腻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的重视,以及对爱情的复杂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眼泪的状态和情感的深度。开头的“碎似真珠颗颗停”便用形象的比喻将泪水的晶莹与纯净展现出来,随后“清如秋露脸边倾”则将泪水与美丽的秋天面容相联系,形成了一种清新而又略带伤感的意境。诗人在描写泪水的同时,也勾勒出内心的痛苦与思念,尤其是对那些“薄幸”的人的怀念。整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表现出强烈的对比,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失去的无奈。

最后两句“有时看了鲛绡上,无限新痕压旧痕”更是将情感的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新的伤痕不断地压在旧的伤痕上,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积累。整首诗在情感的渲染上,达到了极致,展现了宋代词人对情感细腻而深刻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碎似真珠颗颗停”:眼泪像颗颗碎珠,停留在眼眶。
  2. “清如秋露脸边倾”:泪水清澈如秋天的面容,微微倾斜。
  3. “洒时点画湘江竹”:泪水洒落,仿佛为湘江的竹子点缀。
  4. “感处曾摧数里城”:在情感的深处,曾摧毁过数座城池。
  5. “思薄幸,忆多情”:思念那些薄情的人,回忆起多情的往事。
  6. “玉纤弹处暗销魂”:在纤细的手指间,暗自销魂。
  7. “有时看了鲛绡上”:有时看到鲛绡的表面。
  8. “无限新痕压旧痕”:新的伤痕无尽地压在旧的伤痕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真珠,形象生动。
  • 对仗:如“思薄幸,忆多情”形成对比,强调情感的复杂。
  • 拟人:将情感赋予物体,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惆怅与感伤,揭示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展现了个体在情感世界中的挣扎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真珠:象征泪水,代表着纯洁与悲伤。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凋零,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湘江竹:象征着坚韧与柔美,反映出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 鲛绡:象征着脆弱与无奈,暗示情感的变化与伤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江竹”象征什么? a) 坚韧与柔美
    b) 清澈与透明
    c) 哀伤与绝望

  2. “有时看了鲛绡上”中的鲛绡是什么的象征? a) 新的希望
    b) 脆弱的情感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

  1. a) 坚韧与柔美
  2. b) 脆弱的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样表现对往昔的追忆。
  • 《红楼梦》中的诗词:蕴含感伤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比较,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怀念与惆怅,但李清照的诗更显柔情而此诗则更具伤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提供丰富的宋代词作。
  • 《古典诗词鉴赏》:深入分析古诗词的背景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