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劫火烧成烈焰城,煎下无计拯众生。
请师少念清凉境,此是西天第一程。
白话文翻译:
这场劫火把城市烧成了烈焰的海洋,众生在苦难中无计可施。请师父少一些对清凉境界的念想,这里正是通往西天的第一步。
注释:
- 劫火:指大火,常用来形容灾难。
- 烈焰城:形容火势猛烈,像城池一样的火焰。
- 煎下:在此指受苦或煎熬。
- 请师:请求老师(指佛教中的师父)。
- 少念:减少思考或挂念。
- 清凉境:指佛教中理想的宁静境界。
- 西天:指西方极乐世界,佛教中往生的理想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成明,宋代僧人,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动乱的感慨以及对佛教理想境界的追求。释成明在历史上并不算特别著名,但其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苦难。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众苦不堪言。这首诗写于这样的背景下,表现了诗人对苦难众生的关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诗歌鉴赏:
《别师》这首诗以劫火为引子,描绘了一个生死攸关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关怀。开篇“劫火烧成烈焰城”,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灾难的惨烈,令人心悸。接着“煎下无计拯众生”,表达了面对苦难时的无力感,仿佛所有的努力都无法拯救在劫难中的生灵。随后,诗人转向请求师父,“请师少念清凉境”,似乎在呼唤一种更为深邃的思考,要求抛开对理想境界的执念,关注当下的苦难与救赎。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的重新审视。
整首诗不仅关注个体的苦难,更引发了对社会整体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最后一句“此是西天第一程”,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更高的追求,映射出一种希望。尽管世间苦痛层出不穷,诗人依然相信,超越这些苦难的途径在于觉悟与慈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劫火烧成烈焰城:开头设定了一个火灾的场景,火势之大,仿佛将整个城市都化为一片火海,暗示着人间的苦难。
- 煎下无计拯众生:描绘了众生在火灾中遭受的痛苦,表现出无奈和绝望。
- 请师少念清凉境:转而向师父提出请求,劝其少想理想的境界,强调现实的苦难更需关注。
- 此是西天第一程:最后一句似乎传达了希望,尽管苦难重重,但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仍然开始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火灾比作“烈焰城”,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对师父的请求,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苦难的反思与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现实,承认苦痛,同时展望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劫火:象征着灾难与苦难。
- 烈焰城:象征着无处不在的痛苦。
- 清凉境:象征着理想的安宁与救赎。
- 西天:象征着追求的目标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劫火”指的是什么?
- A. 大火
- B. 小火
- C. 冰霜
-
诗人希望师父减少对什么的思考?
- A. 现实
- B. 清凉境
- C. 众生
-
“此是西天第一程”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绝望
- B. 希望
- C. 平静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现对社会动乱的深切感受。
- 《静夜思》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释成明的《别师》和杜甫的《春望》,二者都反映了对苦难的感悟,但风格各异,释成明更偏向于佛教哲理,而杜甫则更多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