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秘阁校理知湖州余使君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20:12:00

惟昔都门别,于今岁屡更。

周旋如昨日,慷慨叙平生。

短牍方传鲤,长歌未报琼。

仁贤何太啬,此理信谁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惟昔都门别,于今岁屡更。
周旋如昨日,慷慨叙平生。
短牍方传鲤,长歌未报琼。
仁贤何太啬,此理信谁明。

白话文翻译

此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回忆起昔日分别的情景,如今已是岁月更替。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仿佛仍在昨日,感慨自己与友人的人生经历。短短的书信如同传递的鲤鱼,长长的歌谣却不能传达心中对友人的思念。仁义和贤良为何如此吝啬,这样的道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注释

  • 惟昔:指的是“只有从前”。
  • 都门:指都城,常用来代指首都。
  • 屡更:多次变化,岁月流转。
  • 周旋:指交往、相处之意。
  • 短牍:指短小的书信。
  • :文中象征着传递的意思。
  • 长歌:指长篇的歌谣或诗歌。
  • :美玉,象征珍贵的情感或友谊。
  • 仁贤:指仁德和贤良之士。
  • :吝啬,不愿意给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慕容彦逢,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人情世故,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离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正值岁月更替之时,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思考仁义、贤良的价值,反映出对社会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昔日离别的回忆,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惟昔都门别”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以昔日别离作为引子,产生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周旋如昨日”来形容与友人的交往,强调了彼此关系的亲密以及对过往时光的珍视。

在诗的后半部分,“短牍方传鲤,长歌未报琼”一句,巧妙地将短小书信与长篇歌谣进行对比,表达了虽有书信传递,却难以完全表达心中情感的无奈。最后一句“仁贤何太啬,此理信谁明”则引发读者对仁义与贤良的思考,质疑社会上人们对这些品德的理解与重视程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而富有韵味,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考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惟昔都门别:回忆昔日与友人在都城的离别,透露出不舍之情。
  2. 于今岁屡更:时光流逝,岁月更替,表达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3. 周旋如昨日:与友人的交往如同昨日,强调对往昔的深刻印象。
  4. 慷慨叙平生:与友人畅谈生命经历,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5. 短牍方传鲤:短小的书信如鲤鱼般轻快地传递,象征沟通。
  6. 长歌未报琼:长篇的歌谣无法表达心中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出情感的无奈。
  7. 仁贤何太啬:质疑仁义与贤良为何如此吝啬,带有批判意味。
  8. 此理信谁明:对社会道德观的反思,产生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短牍与长歌的对比,展现情感的表达局限。
  • 象征:鲤鱼象征沟通,琼玉象征珍贵情感。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思考,增强诗歌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通过对旧时光的追忆与对当下人情冷暖的思考,探讨仁义与贤良的价值,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都门:象征着繁华与记忆的交汇点。
  • 鲤鱼:寓意着沟通与传递,反映出书信的轻快。
  • 琼玉:象征珍贵的情感与友谊,富有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短牍”是指什么? A. 长篇小说
    B. 短小的书信
    C. 诗歌
    D. 书法作品

  2. 诗人对“仁贤”的态度是: A. 肯定的
    B. 怀疑的
    C. 冷漠的
    D. 否定的

  3. 诗中“周旋如昨日”表达的意思是: A. 过去的事情已不重要
    B. 与友人的交往依然亲密
    C. 友人已经忘记了
    D. 生活很无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厚。
  • 李白《送友人》:在离别时强调友谊的珍贵,风格更为豪放。

这两首诗与《挽秘阁校理知湖州余使君二首 其二》同样探讨了离别与思念的话题,各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值得对比学习。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