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子中待制》

时间: 2025-01-04 07:48:13

两翁留滞各皤然,人笑迂疏老更坚。

共把鹅儿?一作鸱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

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

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笑老斜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翁留滞各皤然,人笑迂疏老更坚。共把鹅儿一作鸱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笑老斜川。

白话文翻译:

两位老翁留在这里,白发苍苍,彼此相对而坐,令人感到他们的迂疏和坚持。我们一起喝酒,鹅儿在水边嬉戏,天空如同五湖般湛蓝。江边留下的爱意,伴随着白鹭的啼鸣;海面上,先声悠扬,响彻乐器的合奏。早晚我也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畅快地高歌,笑对斜阳下的老年生活。

注释:

  • 皤然:白头,形容老态。
  • 迂疏:迂阔不通,形容老人的思想和行为。
  • 鸱夷: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象征高洁。
  • 卵色:指的是轻柔的天色,意指清晨的天空。
  • 遗爱:留下的情感或爱意。
  • 啼斑白:形容鸟鸣声,斑白是指鸟的羽毛颜色。
  • 管弦:乐器的统称,指音乐的演奏。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和诗人,强调归隐生活。
  • 老斜川:指年老时的生活,可能暗指夕阳西下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其诗词、散文和书法成就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他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愈加向往隐逸生活。诗中表现了他对友人相聚的珍惜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林子中待制》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透过两位老翁的形象,展现了对老年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两翁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而他们的坚持与迂疏则展现出一种不羁与洒脱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与友人一起饮酒、赏景的场景,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无畏。

诗中提到的“鹅儿”和“卵色五湖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令人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和宁静的氛围。而“江边遗爱啼斑白”和“海上先声入管弦”,则是通过生动的想象,将自然景象与音乐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情感的流动与共鸣。最后,诗人以“早晚渊明赋归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对归隐山林的憧憬,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真我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翁留滞各皤然:两位老翁留在此地,白发苍苍。
  2. 人笑迂疏老更坚:旁人笑他们迂腐,但他们却更加坚定。
  3. 共把鹅儿一作鸱夷一樽酒:一起喝酒,鹅儿嬉戏,象征轻松与自在。
  4. 相逢卵色五湖天:在如卵色的天空相遇,描绘出美好的景象。
  5. 江边遗爱啼斑白:江边的鸟鸣声伴随着白鹭,展现了自然的和谐。
  6. 海上先声入管弦:海上的声音融入乐器的演奏中,表现了生活的美好。
  7. 早晚渊明赋归去:早晚我也会像陶渊明一样归隐。
  8. 浩歌长笑老斜川:在夕阳下高歌长笑,享受晚年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鹅儿比作鸱夷,寓意高洁与自由。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之生动。
  • 对仗:如“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洒脱态度,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两翁:象征老年、智慧与经验。
  • 鹅儿: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卵色五湖天:象征清新与美好,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江边遗爱:表达情感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和林子中待制》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鸱夷”象征着什么?

    • A. 亲情
    • B. 高洁
    • C. 财富
    • D. 权力
  3. 诗中“江边遗爱啼斑白”描绘的是?

    • A. 鸟鸣声
    • B. 夕阳
    • C. 江水
    • D. 风景

答案:

  1. B. 苏轼
  2. B. 高洁
  3. A. 鸟鸣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苏轼的《和林子中待制》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有归隐的主题,但苏轼更强调与朋友的相聚与生活的愉悦,而陶渊明则表现出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前者更具洒脱与豁达,后者则显得更加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