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峡边山寺 汪元量 〔宋代〕 寺近阴崖多雾雨,峡边灵窦忽风雷。 松间白足攜诗板,石上苍头把酒杯。
白话文翻译:
靠近峡谷的山寺,因为接近阴暗的崖壁,常常被雾雨笼罩。峡谷旁边,神秘的洞穴突然传来风雷之声。在松树之间,穿着白色鞋子的人携带着诗板,而在石头上,头发苍白的人手持酒杯。
注释:
字词注释:
- 阴崖:阴暗的崖壁。
- 灵窦:神秘的洞穴。
- 白足:穿着白色鞋子的人,可能指文人或僧侣。
- 诗板:写诗的板子,即诗稿。
- 苍头:头发苍白的人,可能指年长的文人或僧侣。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但“松间白足攜诗板,石上苍头把酒杯”可能暗示了文人雅士或僧侣在自然环境中的诗酒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是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在游览山寺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山寺时,被周围的自然景色所触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描绘的山寺、雾雨、风雷等元素,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寺周围的景色,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寺近阴崖多雾雨”,以阴崖和雾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次句“峡边灵窦忽风雷”,通过风雷之声,增添了动态和力量感。后两句“松间白足攜诗板,石上苍头把酒杯”,则描绘了文人或僧侣在自然环境中的诗酒生活,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雅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阴崖”和“雾雨”描绘了山寺的幽静和神秘。
- 次句以“灵窦”和“风雷”增添了动态和力量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 后两句通过“白足攜诗板”和“苍头把酒杯”描绘了文人或僧侣的生活,体现了隐逸的宁静与雅致。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如“松间白足攜诗板,石上苍头把酒杯”。
-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灵窦忽风雷”。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崖:阴暗的崖壁,象征幽静和神秘。
- 雾雨:雾气和雨水,增添了朦胧和湿润的氛围。
- 灵窦:神秘的洞穴,象征未知和力量。
- 风雷:风声和雷声,增添了动态和力量感。
- 松间白足:穿着白色鞋子的人,象征文人或僧侣的雅致生活。
- 石上苍头:头发苍白的人,象征年长和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阴崖”和“雾雨”描绘了什么? A. 山寺的幽静和神秘 B. 山寺的热闹和繁华 C. 山寺的明亮和清新 D. 山寺的荒凉和孤寂
-
诗中“灵窦忽风雷”增添了什么? A. 动态和力量感 B. 宁静和安详感 C. 明亮和清新感 D. 荒凉和孤寂感
-
诗中“松间白足攜诗板”描绘了什么? A. 文人或僧侣的雅致生活 B. 农夫的辛勤劳动 C. 商人的繁忙交易 D. 士兵的紧张训练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美景。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敬畏和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汪元量的《峡边山寺》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汪元量的诗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汪元量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