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留赠》

时间: 2025-01-19 16:53:49

红铅湿尽半罗裙,洞府人间手欲分。

满面风流虽似玉,

四年夫婿恰如云。

当春离恨杯长满,倚柱关情日渐曛。

为报眼波须稳当,五陵游宕莫知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宣州留赠
作者:杜牧
红铅湿尽半罗裙,
洞府人间手欲分。
满面风流虽似玉,
四年夫婿恰如云。
当春离恨杯长满,
倚柱关情日渐曛。
为报眼波须稳当,
五陵游宕莫知闻。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铅笔染湿了半边裙子,
在这人间洞府中,想把手分开。
虽然满面风流似玉般美丽,
四年来的丈夫却如浮云般无常。
在春天的离别之恨,酒杯不断地斟满,
倚着柱子,心中的情感渐渐模糊。
为了回应你的眼波,我必须稳重,
五陵的游宕却无人知晓我的心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铅:一种染料,这里指代红色的裙子。
  • 洞府:指隐居的地方。
  • 满面风流:形容人的风采和魅力。
  • 四年夫婿:指作者的丈夫,四年的夫妻生活。
  • 离恨:离别时的伤感。
  • 倚柱:靠在柱子上。
  • 五陵游宕:指游玩于五陵的豪华场所。

典故解析:

  • “五陵”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常用来指代富贵的地方或豪华的娱乐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丽、婉约,擅长描绘人情世态,尤其在爱情与离别方面表现出色。

创作背景: 《宣州留赠》创作于杜牧的旅途中,诗中反映了他对离别的感伤与对爱人的思念。诗写于春天,正是离别的时节,情感更加浓烈。

诗歌鉴赏:

《宣州留赠》深刻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离别之时的伤感与思念。开头两句以“红铅湿尽半罗裙”引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女性因泪水湿润的裙子,瞬间让人感受到深切的离愁。接下来的“洞府人间手欲分”则表现了对爱人的依恋,想要紧握却又不得已分开的无奈。

“满面风流虽似玉,四年夫婿恰如云”一句,传达出美丽的外表与内心的空虚,体现了爱情中的不确定性和无常。对比美丽的容颜与轻如鸿雁的感情,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和对眼波回应的期盼,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情感。

整首诗用词讲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份浓厚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铅湿尽半罗裙”:红色染料湿透了裙子,象征着泪水与离别的痛苦。
  • “洞府人间手欲分”:在隐秘的地方,想要紧握却又不得分开,暗示着对爱人的依恋。
  • “满面风流虽似玉”:尽管面容美丽,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无法掩盖。
  • “四年夫婿恰如云”:四年的婚姻生活,丈夫如云般飘渺,暗示着感情的不稳定。
  • “当春离恨杯长满”:春天的离愁,酒杯不断斟满,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悲伤。
  • “倚柱关情日渐曛”:倚靠在柱子上,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加模糊。
  • “为报眼波须稳当”:为了回应爱的眼神,必须保持冷静。
  • “五陵游宕莫知闻”:游玩于五陵的豪华场所,却无人知晓自己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云”,暗示其飘渺与不稳定。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反映了爱情的脆弱与人生的无常,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铅”:象征爱情的热烈与伤感。
  • “裙子”:代表着女性的柔情与美丽。
  • “春”:象征生机与新的开始,同时也是离别的时节。
  • “眼波”:代表着爱意与情感的传递。
  • “酒杯”:象征着离愁与聚会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红铅”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染料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食物

  3. “四年夫婿恰如云”中“云”用来比喻什么? A. 美丽
    B. 不稳定
    C. 坚定
    D. 忍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宣州留赠》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在主题上均涉及爱情与离别,但杜牧的风格更为婉约细腻,而白居易则更加宏大叙事。两者均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