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招书侣》

时间: 2025-01-14 21:52:05

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

世途行处见,人事病来疏。

微雨秋栽竹,孤灯夜读书。

怜君亦同志,晚岁傍山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
世途行处见,人事病来疏。
微雨秋栽竹,孤灯夜读书。
怜君亦同志,晚岁傍山居。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怀念过去的日子,那时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在临川的时候,总是羡慕水中游动的鱼。世间的道路上,常常看到人生的冷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疏远。微微的秋雨中,我在栽种竹子,夜深时独自一人点着孤灯读书。怜惜你也有同样的心情,晚年时选择在山边居住。

注释

字词注释:

  • 忆昨:思念昨天,指怀旧。
  • 临川:指临近河流的地方。
  • 羡鱼:羡慕水中的鱼,象征自由。
  • 世途:指社会生活道路。
  • 人事: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 病来疏:人际关系因生活琐事而疏远。
  • 微雨:轻微的雨,暗示秋天的气候。
  • 孤灯:孤独的灯光,象征夜晚的寂寞。
  • 怜君:对“你”的怜惜。
  • 同志:志同道合的人。

典故解析:

  • 临川: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临帝子之长洲”,表达一种自然和谐的理想生活状态。
  • 山居:指隐居山林,出自古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他的诗风清新俊秀,情感细腻,善于描写人物和景物,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牧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回顾。诗中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卜居招书侣》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忆昨未知道”引入,透出一种怀旧的情绪,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与不确定的未来形成鲜明对比。接着“羡鱼”一语,展现了诗人内心对自由生活的渴望,鱼在水中游弋,恰似一种洒脱的生存状态。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以“人事病来疏”表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世俗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疏远让他倍感孤独。微雨与孤灯的意象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在秋雨中栽竹、夜读书,体现了他宁静而充实的生活状态。

最后,诗人以“怜君亦同志”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情谊,强调了即便生活在晚年,仍希望有人能够与自己共享这份幽静的山居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人际情感、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昨未知道:回忆过去的日子,充满不确定。
  2. 临川每羡鱼:常常羡慕水中自由自在的鱼,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3. 世途行处见:在生活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
  4. 人事病来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生活琐事变得疏远。
  5. 微雨秋栽竹:在微雨的秋天栽种竹子,表现一种宁静的生活。
  6. 孤灯夜读书:独自一人在夜晚点灯读书,象征孤独与求知。
  7. 怜君亦同志:对志同道合者的怜惜与共鸣。
  8. 晚岁傍山居:在晚年选择隐居于山旁,体现向往自然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羡慕的情感与鱼的自由相联系。
  • 对仗:如“微雨秋栽竹,孤灯夜读书”,强调生活的对比与冲突。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雨、竹)来反映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洒脱。
  • :象征高洁与坚韧。
  • 孤灯:象征孤独与求知的精神。
  • 山居:象征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羡鱼”指的是什么?

    • A. 鱼的美味
    •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C. 对水的喜爱
  2. 诗人晚上读书的环境是怎样的?

    • A. 热闹的街头
    • B. 独自一人点灯
    • C. 在阳光下
  3. 诗中提到的“晚岁傍山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自然生活的追求
    • C. 对朋友的依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牧的《卜居招书侣》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杜牧更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而陶渊明则强调自然与自我心灵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