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时间: 2025-01-04 08:43: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莎十里强。
湖上梦馀波滟滟,岭头愁断路茫茫。
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
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到过西山的读书堂,走过那条十里长的竹林小路。
湖面上,梦中的波光闪烁,山岭上,愁绪如断了的路,漫无边际。
经过的事情像烟霞一样遥远,名利的尘埃随着日月的流逝而不断积累。
不要说年轻时头发不白,你看看潘岳几根白发就知道了。
注释
- 西岩:指西山的岩石,可能指代读书的地方。
- 读书堂:读书的地方,象征着求知和学问。
- 穿竹行莎:“穿竹”是指走在竹林中,“行莎”可能是指草地。
- 滟滟: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 愁断路茫茫:愁绪如路断般无法前行,感觉迷茫。
- 烟霞:形容远方的景象,虚幻而美好。
- 名利尘:指世俗名利的纷扰。
- 潘岳:古代诗人,因其才华而闻名,晚年白发却不减其风采。
典故解析
潘岳是东汉著名的诗人,以其才情出众而受到后世敬仰。他晚年白发,依然风采依旧,象征着即使年华已逝,才华与风范依然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和机智的诗句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尤其擅长五律和七律。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杜牧的游途中,偶遇旧友,回忆往昔求学经历,感慨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纷扰。
诗歌鉴赏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和怀旧情感的诗。诗中杜牧通过与故人的相遇,回忆起往日的读书时光,展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首两句描绘了西山的读书堂和竹林,生动形象,带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接着,湖面上的波光与山岭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生道路上的迷茫与困惑。后两句则让人深思,对于名利的追逐,诗人用“日月长”来形容其无尽,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繁杂。而最后一句以潘岳为例,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岁月的流逝,生动地描绘出即使年华已逝,才华依旧的境界,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回忆在西山读书的情景,表达对求知的向往。
- 第二句:描绘沿途的竹林,暗示艰辛的求学之路。
- 第三句:湖面的波光如梦,象征着往事的美好与短暂。
- 第四句:愁绪如断裂的道路,表现出迷茫与不安。
- 第五句:经历的事情如烟霞般遥远,表达对过往的追忆。
- 第六句:名利如尘埃般随时间积累,反映对世俗的看淡。
- 第七句:以年轻时的头发不白为引,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岁月的流逝。
- 第八句:提到潘岳,强调才华与岁月无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经历比作“烟霞”,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愁绪被形象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山读书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知识和理想的追求。
- 竹林:代表清净和艰辛的求学之路。
- 湖水:象征梦境与往昔,流动而不息。
- 愁绪:表现人生的迷茫与困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的字是什么? A. 牧之
B. 牧师
C. 诗人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潘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答案:A -
“名利尘随日月长”中的“尘”指的是什么? A. 世俗的名利
B. 尘土
C. 时间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但其情感更为直接,杜牧的作品则在怀旧中更显哲理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