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之廿三》
时间: 2025-01-06 12:20: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之廿三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栖息在南海翡翠巢中的鸟类,雄鸟与雌鸟如同罕见的珠子一般美丽。它们的爱情与美丽是如此珍贵,甚至可以与黄金相提并论。然而,它们在炎热的州里受了伤,羽毛委顿在阴凉的玉堂中。鸟类的美丽和装饰,如同华丽的首饰和锦被,令人赞叹。难道这美丽的鸟儿不应该在遥远的地方自由翱翔吗?可怜的虞罗鸟却在此被寻觅。作者感慨道,很多美好的东西反而成为了负担,叹息这珍稀的禽鸟。
注释
字词注释:
- 翡翠:一种美丽的鸟。
- 骄爱:骄傲的爱。
- 杀身:在这里指的是受了伤。
- 委羽:羽毛委顿、散落。
- 旖旎:形容美丽的样子。
- 虞罗:指代一种鸟。
典故解析:
- 南海:在古代文学中,南海常常被视为美丽与珍稀的象征。
- 黄金:象征着珍贵和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子昂(659-700年),字伯珠,唐代著名诗人,山西人。他以豪放的诗风和对社会的关切著称,是初唐四杰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陈子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珍稀生命的关切,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子昂的《感遇·之廿三》通过描绘一对栖息在南海的美丽鸟类,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生命与自由的思考。诗中以“翡翠巢南海”开篇,生动地描绘出鸟类的栖息地,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紧接着,雄雌鸟的美丽与爱情被比作珍贵的珠宝和黄金,象征着爱情的珍贵与美丽。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被束缚的惋惜。鸟类的羽毛在“炎州里”受伤,陷入了阴暗的玉堂中,反映了美丽与自由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忧伤的情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
此外,诗中反复提到的“珍禽”不仅仅指鸟类,更是对生命美好与脆弱的隐喻。作者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时,也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奈与困境。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陈子昂深厚的诗歌造诣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翡翠巢南海:描写鸟类栖息的优美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雄雌珠树林:将鸟类比作珍珠,突显其美丽与珍贵。
- 何知美人意:疑问句,表现对鸟类情感的思考。
- 骄爱比黄金:比喻爱情的珍贵。
- 杀身炎州里:暗示鸟类在残酷环境中的遭遇。
- 委羽玉堂阴:描绘鸟类伤后的无奈。
- 旖旎光首饰:反映鸟类的美丽与华丽的装饰。
- 葳蕤烂锦衾:比喻美丽的环境与生活。
- 岂不在遐远: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虞罗忽见寻:暗示对生命的珍视。
- 多材信为累:反映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 叹息此珍禽:总结全诗情感,表达对珍稀生命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鸟类比作“黄金”和“珍珠”,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鸟类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对仗:如“杀身炎州里”与“委羽玉堂阴”形成对比,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鸟类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自由和生命的思考,反映了美丽与悲伤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翡翠:象征着美丽与珍稀。
- 黄金:代表着价值与珍贵。
- 炎州:暗示着艰难与困境。
- 玉堂:象征着高贵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子昂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鸟类栖息在哪里?
A. 北海
B. 南海
C. 西海 -
诗中描述鸟类的爱情比作什么?
A. 珍珠
B. 黄金
C. 银子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风光
B. 爱情与生命的珍贵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 B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感遇·之廿三》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美,后者则强调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