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之卅三》

时间: 2025-01-19 20:06:48

金鼎合神丹。

世人将见欺。

飞飞骑羊子。

胡乃在峨眉。

变化固幽类。

芳菲能几时。

疲疴苦沦世。

忧痗日侵淄。

眷然顾幽褐。

白云空涕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之卅三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
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
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
疲疴苦沦世。忧痗日侵淄。
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金鼎合成神丹,世人将要受到欺骗。
飞飞的骑羊者,怎么会在峨眉山上?
万物变化无常,芳香的花朵又能持续多久?
我疲惫不堪,苦于世间的纷扰,忧虑如同日渐侵蚀的病痛。
我眷恋着那幽暗的衣衫,白云中徒然流下泪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鼎: 传说中的炼丹工具,象征长生不老的追求。
  • 神丹: 指的是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不老药。
  • 飞飞骑羊子: 形象的描绘,可能指的是超凡脱俗的人物。
  • 峨眉: 指的是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 变化固幽类: 指自然界和人事的变化是常态,亦是幽深的道理。
  • 忧痗: 指内心的忧虑与痛苦。
  • 涕洟: 眼泪,表达悲伤。

典故解析:

  • 金鼎与神丹:在古代文学中,金鼎常被用来象征炼丹术和追求长生的理想。
  • 峨眉:峨眉山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道教和佛教的重要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的结合,常在作品中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之时,陈子昂通过此诗表达对世事的沉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陈子昂的《感遇·之卅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及其变化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通过金鼎与神丹的意象,暗示了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幻与世人的愚昧。接着,诗人以“飞飞骑羊子”来描绘一种超脱尘世的状态,似乎在讽刺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而在“胡乃在峨眉”中则引入了对理想境界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无奈。

随后的句子“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则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诗人感慨芳香的花朵终究难以持久,隐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最后几句“疲疴苦沦世。忧痗日侵淄。”直接表露了诗人心中的无力与忧虑,面对现实的苦痛,内心的挣扎显得尤为沉重。最后的“白云空涕洟”则在意象的升华中,流露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悲哀。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人生的不满,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鼎合神丹: 追求长生的幻想,显示出世人对虚幻的迷恋。
  • 世人将见欺: 暗示了世人对这些虚幻的追求将受到欺骗。
  • 飞飞骑羊子: 描绘一种超脱的境界,可能指代隐士或道士。
  • 胡乃在峨眉: 反映理想境界的遥不可及。
  • 变化固幽类: 反映自然法则,变化是永恒的。
  • 芳菲能几时: 感叹生命之短暂与美好事物的脆弱。
  • 疲疴苦沦世: 表现对现实生活的疲惫与无奈。
  • 忧痗日侵淄: 描述内心的忧虑与痛苦逐渐加重。
  • 眷然顾幽褐: 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依恋。
  • 白云空涕洟: 以白云象征悲伤的感情,表达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金鼎合神丹”比喻追求长生的幻想与虚无。
  • 拟人: 白云“空涕洟”,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悲伤的表达。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语言更加整齐有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表达了对世事的忧虑与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鼎: 代表追求长生与虚幻的理想。
  • 神丹: 作为对理想的进一步象征,反映人们的渴望与追寻。
  • 飞飞骑羊子: 超脱的象征,指向理想境界。
  • 芳菲: 象征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白云: 代表孤独与悲伤,隐喻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鼎合神丹”中“金鼎”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追求长生的幻想
    • C) 人生的短暂
  2. “芳菲能几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B) 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而陈子昂的《感遇·之卅三》则更侧重个人情感与自然变化的思考,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陈子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