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之廿八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昔日章华宴,
荆王乐荒淫。
霓旌翠羽盖,
射兕云梦林。
左去右曷来高唐观,
怅望云阳岑。
雄图今何在,
黄雀空哀吟。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章华宫的宴会,
荆王沉溺于荒淫的享乐。
彩虹般的旌旗和翠羽装饰,
在云梦的林中射猎兕鹿。
向左走向右回到高唐的观景台,
怅然地眺望云阳的山岑。
曾经的雄图壮志如今何在?
只剩下黄雀在空中哀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章华宴:古代王朝的盛大宴会,通常在章华宫举行,象征奢华与享乐。
- 荆王:指荆州的王,隐喻沉迷于享乐的统治者。
- 霓旌翠羽:华丽的旌旗和装饰,象征奢华的场面。
- 射兕:射捕兕鹿,这里的兕鹿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神秘与尊贵。
- 高唐观:高唐是指高唐山,观是观景台或瞭望台,象征高远的理想。
- 云阳岑:云阳的山岑,象征自然的高远与人心的渺小。
- 雄图:指雄伟的志向或事业。
- 黄雀:此处暗指失去理想后无奈的感叹。
典故解析:
- 章华宴:源于古代的历史传说,暗示奢靡的生活方式。
- 荆王乐荒淫:荆王的沉迷象征着当时统治者的腐败。
- 云梦:云梦大泽是古代著名的景点,象征着美好而又虚幻的事物。
- 黄雀空哀吟:黄雀常用以表示失去的感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宗,号恕斋,唐代初期著名的诗人。陈子昂一生经历了唐初的动荡,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使他创作了许多抒怀诗,代表作品有《登幽州台歌》等。
创作背景:
《感遇·之廿八》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社会腐败之际。诗人通过对往昔盛宴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的感伤,反映了时代的悲哀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感遇·之廿八》是一首感慨时事与人生的诗篇。诗的开头描绘了昔日的奢华场景,令人不禁联想到权贵的享乐与浮华。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现状的思考,表现出对理想与雄图的失落。诗中的“黄雀空哀吟”一句,饱含了诗人对失去的感叹与无奈,令人心生共鸣。
陈子昂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昔日繁华与今日凋零的强烈反差,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感与现实感。整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时代的悲剧与历史的无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日章华宴:回忆过去的盛宴,暗示曾经的辉煌。
- 荆王乐荒淫:揭示统治者的堕落,反映社会风气的败坏。
- 霓旌翠羽盖:描绘奢华的场面,增强对比效果。
- 射兕云梦林:借用神话中的元素,象征追求的虚幻。
- 左去右曷来高唐观:表现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 怅望云阳岑:对山岑的眺望,象征着理想的遥远。
- 雄图今何在:感叹理想与雄心已不复存在。
- 黄雀空哀吟:用黄雀象征失落,传达孤独与哀伤。
修辞手法:
- 对比:昔日与今日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冲击力。
- 象征:黄雀象征失去理想,增添了诗的悲凉感。
- 借代:用“荆王”来代表当时的统治者,深化了对腐败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昔日繁华与今日凋零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章华宴:象征奢华与享乐。
- 荆王:象征堕落的统治者。
- 霓旌翠羽:象征繁华的景象。
- 云梦:象征美好与虚幻的追求。
- 黄雀:象征失落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章华宴”象征什么?
- A. 盛大的聚会
- B. 平凡的生活
- C. 战争的场面
- D. 乡村的田园
-
“黄雀空哀吟”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 A. 欢乐
- B. 失落
- C. 成功
- D. 希望
-
诗人通过哪种修辞手法表现对比?
- A. 拟人
- B. 对比
- C. 排比
- D. 夸张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子昂的《感遇·之廿八》更强调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洒脱态度。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的风格与流派》
- 《陈子昂与唐代文学》
以上内容为《感遇·之廿八》的详细解析和背景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