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之十七》
时间: 2025-01-06 13:21: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之十七
作者:陈子昂 〔唐代〕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
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
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
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
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
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
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居所里,我观察着天道的变迁,心中不禁对众生产生了无尽的思念。自古以来,朝代的兴衰更替,豪杰圣人也无法与之争斗。三国时代已经结束,周朝的光辉已逝,七雄之中,秦国的嬴政已然灭亡。如今再次听闻赤精子(指道教的仙人),他提剑进入咸京(指长安)。阳光已经失去了光辉,晋国的侵略者再次横行。尧舜的道理早已模糊不清,昏暴的势力正肆意横行。难道当世没有英雄吗?天道与外族的兵戎相见,咄咄逼人,难以言说。我时常沉醉于此,却仍未醒悟。孔子在东鲁遭遇困境,伯阳(指老子)则遁入西海。大运自古以来如此,旅人们只能感叹不已。
注释
- 幽居:指隐居的地方,象征清静。
- 天运:指自然与历史的变化规律。
- 群生:指世间的众生,众多的人民。
- 豪圣:指杰出的人物。
- 三季:指三国时期。
- 赤精子:道教中的仙人,象征理想与超脱。
- 咸京:古代名城,象征权力中心。
- 炎光:阳光,象征光辉与希望。
- 昏虐:指昏庸暴虐的统治。
- 仲尼:孔子的别称。
- 伯阳:老子的别称,指道家思想。
- 大运:指历史的循环和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号敏求,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豪放,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常以感慨历史兴衰为主题。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登幽州台歌》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朝代更替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感遇·之十七》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的诗作。诗中以“幽居观天运”开篇,表现了诗人身处幽静之地,却对历史与世事的深刻思考。紧接着,诗人提到“终古代兴没”,引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揭示出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多么豪杰的圣人,最终也无法逃避历史的洪流。
在描绘历史时,诗人提到“三季”和“七雄”,让人联想到三国演义的纷争与秦朝的覆灭,显示了历史的无情与残酷。而“赤精子提剑入咸京”则隐喻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赤精子作为道教的象征,代表着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诗中还提到“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描绘了阳光的消失与外族的侵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最后,诗人以“旅人胡叹哉”作结,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个人的感悟扩展到对历史的沉思,展现了陈子昂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居观天运:在安静的居所中观察自然与历史的变化。
- 悠悠念群生:对众多生灵产生了深深的思念。
- 终古代兴没:古往今来,朝代的兴衰更替。
- 豪圣莫能争:即使是英雄豪杰也无法与之争斗。
- 三季沦周赧:三国的纷争已然消逝,周朝的辉煌也随之而去。
- 七雄灭秦嬴:七雄之中,秦国的嬴政已被灭亡。
- 复闻赤精子:再次听闻道教的赤精子,象征理想的归宿。
- 提剑入咸京:手持宝剑走入权力中心,隐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炎光既无象:阳光的光辉已不再,象征希望的消失。
- 晋虏复纵横:晋国的侵略者再次肆虐,社会动荡。
- 尧禹道已昧:尧舜的道理早已模糊,失去其光辉。
- 昏虐势方行:昏庸与暴虐的势力正肆意横行。
- 岂无当世雄:难道当世没有豪杰吗?
- 天道与胡兵:天道与外族的冲突,暗示现实的无奈。
- 咄咄安可言:形势严峻,难以用言语表达。
- 时醉而未醒:沉醉于历史,却未能觉悟。
- 仲尼溺东鲁:孔子在东鲁遭遇困境,象征士人的无奈。
- 伯阳遁西溟:老子则隐居于西方,追求理想。
- 大运自古来:历史的轮回自古以来如此。
- 旅人胡叹哉:旅人们只能感慨不已,无法改变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兴衰比作自然的变化。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赤精子象征理想与追求,晋虏象征社会动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诗人展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象征隐逸与内省,反映诗人的心境。
- 赤精子:象征超脱与理想,代表诗人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 炎光:象征光辉与希望的失去。
- 晋虏:代表外敌与社会动荡的象征。
- 仲尼与伯阳:象征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悲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赤精子”指的是哪一种角色?
- A. 武将
- B. 道教仙人
- C. 皇帝
- D. 文人
-
“炎光既无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光明的希望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状的失望
- D. 对历史的追溯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自然
- C. 历史兴衰与社会现实
- D. 个人英雄主义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子昂《感遇·之十七》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但陈子昂更侧重于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