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之十四》

时间: 2025-01-06 14:24:40

临歧泣世道。

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

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

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

东陵有故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白话文翻译

在临近离别之时,感慨世道的艰辛。我感叹天命实在是漫长而无常。往昔的殷王子,骑着玉马去朝拜周朝的君主。宝鼎已沉没在伊河之谷,瑶台也成为了古老的丘墟。西山之上,令人伤心的是那些老去的遗民;东陵之下,依然有故去的侯爵在等待。

注释

  • 临歧:离别的地方,指临近分离的时刻。
  • 泣世道:哭泣世道,感叹社会的艰难与不公。
  • 天命:命运,天意。
  • 殷王子:指殷商的王子,殷朝在历史上曾是强盛的王朝。
  • 玉马:比喻高贵的马,象征王子的地位与荣耀。
  • 宝鼎:古代的祭器,象征荣耀与权力。
  • 伊谷:指历史上著名的伊河,常用来指代古代的文化遗址。
  • 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与富贵。
  • 遗老:指老去的遗民,象征历史的沧桑。
  • 故侯:指已故的侯爵,代表昔日的权势与荣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唐代诗人,曾任太宗、高宗时期的官员。他的诗以豪放、慷慨著称,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子昂以描写人生感慨和抒发忧国忧民情怀为主,其作品既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又富有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感遇·之十四》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悲愤,体现了他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感遇·之十四》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开头两句“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便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和无奈感。接着,诗人通过对殷王子和周朝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交替与兴衰。宝鼎与瑶台的意象,既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也暗示了现今的失落与遗憾。

诗中的“西山伤遗老”和“东陵有故侯”两句,突显出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逝去岁月的伤感。两者的对比不仅加深了历史的沉重感,也让人在感叹历史的同时,感受到个人命运的孤独。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冲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临歧泣世道:在离别的时刻,泪流满面,感叹世间的艰难。
  2. 天命良悠悠:命运如同长河,波澜壮阔而又无常。
  3. 昔日殷王子:追忆昔日殷商的王子,显示出历史的变化。
  4. 玉马遂朝周:象征着昔日的荣华与权势。
  5. 宝鼎沦伊谷:指宝鼎的沉没,隐喻权力的衰落。
  6. 瑶台成古丘:瑶台的消逝,象征美好的事物已成往事。
  7. 西山伤遗老:令人感伤的是那些老去的遗民。
  8. 东陵有故侯:昔日的侯爵已故,留下历史的空洞。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整齐、韵律感强。
  • 典故:运用殷王子、宝鼎等历史典故,增强诗歌的深度和厚度。
  • 象征:通过瑶台、宝鼎等意象,象征历史的辉煌与失落。

主题思想

诗歌表面上是对历史的追忆,实际上更深层次地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沉浮的思考。通过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社会的关怀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马:象征权力与尊贵。
  • 宝鼎:象征历史的辉煌与祭祀的神圣。
  • 瑶台:象征理想与美好的生活。
  • 西山:象征历史的沧桑与人们的情感寄托。
  • 东陵:象征着历史遗留下的空虚和对逝去荣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临歧泣世道”中“泣”的意思是: A. 笑
    B. 哭
    C. 说
    D. 走

  2.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贫困的生活
    C. 战争的破坏
    D. 自然的景象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爱情
    B. 友情
    C. 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无奈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感遇·之十四》均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但杜甫更侧重于现实的苦难,而陈子昂则更关注历史的辉煌与失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陈子昂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