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推篷梅轴》
时间: 2025-01-16 21:3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片玉漏春色,恍逢江路傍。
中山费巧思,寿阳矜轻妆。
精神盈一握,标格压众芳。
彷佛水边影,有无风前香。
卷舒适人意,推敲挠予肠。
形太仆草玄,谱系根花光。
勿谓数枝隘,中寓千丈强。
晏不满几尺,焉用张堂堂。
桃李空满园,愧死安敢当。
太羹少为贵,鼎鼐滋味长。
只愁楮君弱,蠹鱼食春阳。
慎勿示肉眼,收付奚奴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高雅,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前两句提到梅花的颜色和春天的气息,仿佛在江边漫步。接着,提到中山梅花的巧妙构思和寿阳梅花的轻妆打扮。诗人感受到梅花的精神之美,超越了其他花卉。水边的梅花影子,似乎在轻风中摇曳,散发出芬芳。接着诗人谈到梅花的卷舒恰到好处,深得人心;梅花的形态宛如草书,谱写着自然的光辉。诗中也提到不要小看几枝梅花,因为它们中蕴含了无尽的力量。最后,诗人感叹桃李虽满园,却不敢与梅花相比。梅花的珍贵在于数量少而品质高,所做的菜肴也因梅花的存在而更加美味。诗的最后,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显露内心的情感。
注释:
- 片玉:指梅花的花瓣,形容其洁白如玉。
- 寿阳:指寿阳地区,梅花的一个名产地。
- 精神盈一握:形容梅花的气韵可以用手握住,意指其气质非凡。
- 晏不满几尺:指梅花的枝条虽然不长,但在艺术价值上却不需要夸张。
- 太羹:指美味的菜肴,强调梅花的品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细腻而含蓄。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梅花盛开之际,诗人通过梅花表达对美的崇尚与对生活的思索,体现了宋代士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题推篷梅轴》是一首充满了对梅花深情的赞美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与精神气质。诗的开头两句,便用“片玉漏春色”传达出梅花的清丽与春天的气息,仿佛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探讨梅花的形态与气质,表现了梅花在众多花卉中独树一帜的特点。
诗中“精神盈一握,标格压众芳”一句,展现了梅花的内在魅力和外在风姿,强调了梅花的精神价值高于数量的意义。尤其是“彷佛水边影,有无风前香”,更是将梅花的优雅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在了一起,展现出一种若隐若现的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诗的最后几句,诗人以“桃李空满园”的感慨,表达了梅花的稀有与珍贵,令人愈发感到梅花的独特之处。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赞美而至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片玉漏春色:梅花如玉,透出春天的色彩。
- 恍逢江路傍:仿佛在江边漫步,感受春意。
- 中山费巧思:中山的梅花构思巧妙。
- 寿阳矜轻妆:寿阳地区的梅花妆点轻盈。
- 精神盈一握:梅花的精神之美,似乎可以握住。
- 标格压众芳:梅花的风格超越其他花卉。
- 彷佛水边影:梅花的影子如水边倒映。
- 有无风前香:轻风中,梅花散发香气。
- 卷舒适人意:梅花的开放与合闭皆合人意。
- 推敲挠予肠:梅花的美让人心动。
- 形太仆草玄:梅花的形态如同草书的优雅。
- 谱系根花光:梅花的光辉源于根本。
- 勿谓数枝隘:不要小看几枝梅花。
- 中寓千丈强:其中蕴含千丈的力量。
- 晏不满几尺:梅树虽小,但不需夸张。
- 焉用张堂堂:不需要大肆宣扬。
- 桃李空满园:桃李虽多,但不及梅花。
- 愧死安敢当:自愧不如,怎敢与之相比。
- 太羹少为贵:梅花的珍贵在于数量少。
- 鼎鼐滋味长:美味的菜肴因梅花更显长久。
- 只愁楮君弱:忧虑春阳被虫害侵蚀。
- 蠹鱼食春阳:虫子啃食春光。
- 慎勿示肉眼:小心不要让人看到内心的情感。
- 收付奚奴囊:收起情感,免得外人窥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片玉”,形象生动。
- 拟人:梅花“卷舒适人意”,赋予其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有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梅花为中心,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索,展现了梅花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诗人在赞美梅花的同时,也反映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了孤傲的气质。
- 春色:代表生机和希望。
- 水边影: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片玉”指代什么?
- A. 梅花的颜色
- B. 春天的气息
- C. 江边的景色
-
诗人认为梅花的珍贵在于什么?
- A. 数量少
- B. 颜色美
- C. 香气浓
-
“精神盈一握”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梅花的外在美
- B. 梅花的内在气质
- C. 梅花的数量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绘了梅花的坚韧与高洁,诗中对梅花的赞美与李曾伯的《题推篷梅轴》相呼应。两者都通过梅花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的特殊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