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幕府税巽父吊陈任二谏议韵》

时间: 2024-10-10 11:02:35

出门三十里平原,仰上高山礼甚专。

烈日秋霜千祀后,寒烟荒草两茔前。

一瞻文献生何晚,三叹奸邪死不先。

臣也不忠宜共戒,烝尝何惜更加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幕府税巽父吊陈任二谏议韵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出门三十里平原,
仰上高山礼甚专。
烈日秋霜千祀后,
寒烟荒草两茔前。
一瞻文献生何晚,
三叹奸邪死不先。
臣也不忠宜共戒,
烝尝何惜更加笾。

白话文翻译

出门三十里走在平原上,
仰望高山,心中虔诚地致敬。
在烈日和秋霜交替的千年之后,
眼前只剩寒烟和荒草,两座墓地。
一看古代文献,生命的光辉为何如此晚?
三次叹息奸邪之徒死得太晚。
作为臣子,自己不忠诚也应共同警戒,
为何对曾经的教诲如此不珍惜?

注释

  • 三十里:指的是距离,表示出行的长途。
  • 礼甚专:以礼相待,表示尊敬和虔诚。
  • 烈日秋霜: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 寒烟荒草:描绘墓地的荒凉景象。
  • 文献生何晚:对古籍文献的感叹,表示对历史的惋惜。
  • 奸邪:指的是不忠诚和不正义的行为。
  • 臣也不忠:反思自身的忠诚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渗透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对陈任二谏议(陈任是历史人物,因其直言不讳而被推崇)进行哀悼时所作,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以及对奸邪之徒的不满。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和幕府税巽父吊陈任二谏议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出行的情景,三十里平原与高山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着诗人对身处的环境的敬重与思考。接着,诗人以烈日和秋霜象征时间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尽感慨。

在描写荒凉的墓地时,寒烟与荒草的意象交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心生惆怅。文献的深邃与奸邪的对比,使得诗人对历史的反思愈加深刻,揭示了忠臣之苦与奸邪之得的社会悲剧。最后两句,诗人自省自身的不忠,表达出对教诲的珍惜与警戒,体现出一种无奈与自责。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反映出他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忠诚的渴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门三十里平原:描述诗人行走在开阔的平原,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 仰上高山礼甚专:抬头仰望高山,心中充满敬意,暗含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 烈日秋霜千祀后:时间的流逝,烈日与秋霜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 寒烟荒草两茔前:描绘墓地的荒凉,反映了历史人物的遗忘与孤独。
  • 一瞻文献生何晚:感叹古文献的启发来得太晚,遗憾未能早知历史真相。
  • 三叹奸邪死不先:对奸邪之徒的咒骂,表达了对忠臣早逝的惋惜。
  • 臣也不忠宜共戒:自我反省,意识到作为臣子的责任与忠诚。
  • 烝尝何惜更加笾:强调对教诲的珍惜,表明对历史教训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烈日秋霜”,在意象上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高山、墓地等意象象征着道德与历史的深邃与复杂。
  • 反讽:通过对忠臣与奸邪的对比,暗示了社会的悲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对历史的反思、对忠诚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对美德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着崇高的理想与道德。
  • 平原:代表着平静与现实生活。
  • 烈日与秋霜:象征时间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 寒烟荒草:寓意历史的遗忘与悲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烈日秋霜”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变化
    • C. 人生的痛苦
  2. 诗人对“奸邪”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批判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文献”表达了对什么的感叹?

    • A. 忠臣的早逝
    • B. 教诲的珍惜
    • C. 历史的遗忘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但李曾伯更加强调个人的反省与忠诚,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百姓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