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步出山前坂,遥望徒惊心。
下无百尺流,上无千岁林。
至人有遗言,三叹金玉音。
莫饮盗泉水,莫息恶木阴。
白话文翻译:
走出山前的小坡,远远望去让人心惊。
下面没有百尺的流水,上面没有千岁的树林。
圣贤留下的遗言,三次叹息金玉的声音。
不要喝盗来的泉水,不要在恶木的阴影下休息。
注释:
- 步出:走出。
- 山前坂:山前的小坡。
- 遥望:远远地望去。
- 徒惊心:徒然让人心生惊恐。
- 百尺流:形容溪水深且流动。
- 千岁林:形容古老、悠久的树林。
- 至人:指圣贤或有智慧的人。
- 遗言:留下的教诲或谏言。
- 三叹:三次叹息,表示感慨。
- 金玉音:比喻美好而珍贵的声音或教诲。
- 莫饮:不要喝。
- 盗泉水:指不义之水,盗取的泉水。
- 恶木阴:指有害的树木的阴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常常蕴含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步出山前,面对壮丽自然景观之时,感受到一种内心的震撼与思考,借此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开篇“步出山前坂,遥望徒惊心”,表现了作者走出山前的小坡时,看到远处的景象让他心中震惊,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对自我的警醒。接下来的“下无百尺流,上无千岁林”更是显示了自然的荒凉和对生命的思考,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至人有遗言,三叹金玉音”的诗句,借用古代圣贤的教诲,传达出一种对智慧的追求,暗示着在繁华背后应有的谦卑与反思。最后两句“莫饮盗泉水,莫息恶木阴”则是劝诫,反映出一种对不正之事的警惕,提醒人们要坚持正道,避免被不良的环境所影响。
整首诗不仅有自然的美丽画面,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是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步出山前坂:走出山前的小坡,描绘出作者的行走状态。
- 遥望徒惊心:远远地望去,让人心中惊恐,表现作者对眼前景象的震撼。
- 下无百尺流:下面没有百尺深的溪流,暗示自然的干涸与荒凉。
- 上无千岁林:上面没有千年的古林,表达对生命与自然的无奈和悲哀。
- 至人有遗言:圣贤留下的教诲,传达出一种智慧的传承。
- 三叹金玉音:三次叹息珍贵的教诲,强调其重要性。
- 莫饮盗泉水:劝告人们不要喝不正之水,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莫息恶木阴:不要在有害的树木下休息,警示人们远离恶劣环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圣贤的教诲比作“金玉音”,突出其珍贵与重要。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相对,形成和谐的音律美。
- 排比:使用“莫饮”、“莫息”形成排比,增强劝诫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深刻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道德与智慧的追求,提醒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眼前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前坂:象征人生的起步与探索。
- 百尺流:象征着生命的奔流与不息。
- 千岁林:象征着时间的积淀与永恒。
- 金玉音:象征着智慧与珍贵的教诲。
- 盗泉水:象征着不义之事与诱惑。
- 恶木阴:象征着不良环境与隐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步出山前坂”表达了什么?
- A. 走出山前的小坡
- B. 走进山中
- C. 走上山顶
-
“莫饮盗泉水”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 A. 劝人喝水
- B. 劝人远离不义之水
- C. 鼓励饮水
-
诗中提到的“至人”指的是?
- A. 平常人
- B. 圣贤或智者
- C. 小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曹彦约的诗则更强调人生态度和道德选择,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