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余自遭变以来,久抛笔砚,春光过半,肠断泪流,无可自解,聊寄长调以写悲怀》
时间: 2025-01-04 08:31: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余自遭变以来,久抛笔砚,春光过半,肠断泪流,无可自解,聊寄长调以写悲怀。
小院春寒冽。又无端过了清明,断肠时节。剪纸招魂招不得,路黑关山影灭。但只有愁心凝结。
五载离情空缱绻,苦而今踪迹成鸿雪。歌宛转,复呜咽。林中杜宇应啼血。
看天边月缺犹圆,几曾长缺。命薄蛾眉千古恨,旧事何堪重说。
化梦里双飞胡蝶。一霎光阴如露电,愿黄泉碧落休言别。生已负,死同穴。
白话文翻译
自从我经历了变故以来,已久无心写作,春天已过了一半,心中悲痛,泪流不止,无法自我解脱,姑且用长调寄托我的悲伤。
小院里春寒刺骨,又无缘无故地过了清明,正是令人断肠的时节。剪纸以招魂,但魂魄却无从招回,路途昏暗,关山的影子也消失了。只有愁苦在心头凝结。
五年的离愁似乎是空中的缱绻,如今的踪迹却已如鸿雪。歌声婉转,复又呜咽。林中的杜鹃应当是在啼血。
看那天边的月亮虽然缺了却依旧是圆的,几时曾长缺。命运薄弱的蛾眉承载千古的遗恨,往日的事情又怎能重提。
在梦中化作双飞的蝴蝶,转瞬之间光阴如露电,愿在黄泉和碧落之间不要再说再见,生已负,死同穴。
注释
- 金缕曲:一种古代词调名,常用于抒发感情。
- 清明:指清明节,通常是在春天,象征着思念和祭奠。
- 断肠时节:形容因思念而产生的极大悲痛,正值春寒之时。
- 剪纸招魂:剪纸是传统民俗中用来招魂的方式,表示对逝去之人的思念。
- 杜宇:指杜鹃鸟,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悲鸣和离别。
- 黄泉与碧落:分别代表阴间和天上,象征生死的界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玉珍,清代女词人,因其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推崇。其作品多描写离愁别恨,常以自我情感为出发点,体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作者经历重大变故之后,情感的倾诉充满了个人的悲痛与对往日幸福时光的怀念。正值春寒时节,清明的到来更是加深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金缕曲》展现了张玉珍深厚的情感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全词通过描绘春天的寒冷、清明节的思念、以及对逝者的哀悼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开篇即以“久抛笔砚”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苦痛与沉重,春光虽好,却难以驱散心中的阴霾。词中多处使用意象,如“剪纸招魂”、“杜宇啼血”,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文化底蕴。
此外,诗中反复提及的月亮象征着希望与失落的交替,尽管月缺仍圆,生命中的许多遗憾却难以弥补。作者在梦中化作蝴蝶,寓意着对自由与重聚的渴望,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这一切成为泡影。结尾的“生已负,死同穴”更是将生死相依的主题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深沉的情感,令人久久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余自遭变以来,久抛笔砚:自从经历变故后,已久不再写作,表露了内心的苦痛。
- 春光过半,肠断泪流: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感到心中断肠之痛,泪水止不住流淌。
- 剪纸招魂招不得:用剪纸招魂却无法招回逝去的亲人,表现了思念的无奈。
- 五载离情空缱绻:五年的离别情感,无法相见,显得空荡而无依。
- 看天边月缺犹圆,几曾长缺:即使月亮有缺,也依旧是圆的,暗示着对失去的珍惜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剪纸招魂”比喻对逝者的思念,形象生动。
- 拟人:杜鹃“应啼血”,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哀伤的氛围。
- 对仗:如“生已负,死同穴”,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生死离别、思念与哀痛,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寒: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情感的寒冷。
- 剪纸:传统文化的象征,寓意对逝去的追忆。
- 月亮:象征希望与遗憾,反映生命的循环。
- 蝴蝶:象征自由与美好,寄托对重聚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缕曲》的主要情感主题是什么? a) 忘却过去
b) 生死离别
c) 生活的快乐 -
词中“剪纸招魂”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逝去的人的思念
b) 对生活的热爱
c) 对未来的期盼 -
“生已负,死同穴”中的“同穴”意指: a) 共同生活
b) 生死相依
c) 彼此敌对
答案
- b) 生死离别
- a) 对逝去的人的思念
- b) 生死相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相比,张玉珍的《金缕曲》更强调对逝者的哀悼与无奈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在失去中的孤独与迷茫。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均体现了古代女性词人的细腻与深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张玉珍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