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浣花草堂杜少陵祠 其九》

时间: 2024-12-27 17:24:17

不唾青城地,何来碧玉京。

残年思杜曲,故国忆兰成。

天地独怀古,君臣方论兵。

短衣抚长剑,狂顾意纵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唾青城地,何来碧玉京。
残年思杜曲,故国忆兰成。
天地独怀古,君臣方论兵。
短衣抚长剑,狂顾意纵横。

白话文翻译:

这片青城之地我并不看重,哪里来的碧玉般的京城呢?
在我残余的岁月中,我常常思念杜甫的诗曲,
对故乡的兰草情感愈加深厚。
天地之间我独自怀念古人,君主与臣子却只在讨论战争。
我穿着短衣,手抚长剑,目光狂放地四处张望,心中想象着纵横捭阖的豪情。

注释:

  • 青城地:指青城山,意指风景名胜。
  • 碧玉京:形容繁华的都城,可能隐喻长安或其他大城市。
  • 杜曲:指杜甫的诗歌,表现对杜甫的怀念。
  • 故国忆兰:兰草象征高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君臣方论兵:指当时的政局,君主与臣子讨论军事战略。
  • 短衣抚长剑:短衣指简朴的衣着,长剑象征武器,表示身处乱世的武士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式枚,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古诗闻名。其作品通常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不仅有对杜甫的怀念,也有对故国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青城与碧玉京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当下繁华与自己内心追求的矛盾。他并不看重青城的美丽,更向往的是那种理想中的盛世景象。接着,诗人借对古人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现状的批判。杜甫的诗歌作为文化的象征,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体现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最后,短衣和长剑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胸怀壮志,但又感到无力的无奈。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层次,情感上则深沉且复杂,传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唾青城地,何来碧玉京:诗人不屑于青城的美景,质疑何以能有如同碧玉般的美丽京城。
  2. 残年思杜曲,故国忆兰成:在残余的岁月中,思念杜甫的诗歌,愈发怀念故国的兰草。
  3. 天地独怀古,君臣方论兵:诗人感叹天地之间只自己在怀念古人,而当权者却沉迷于军事之中。
  4. 短衣抚长剑,狂顾意纵横:身穿短衣,手抚长剑,目光豪放,心中向往着自由与豪情。

修辞手法:

  • 对比:青城与碧玉京的对比,反映诗人的内心冲突。
  • 象征:短衣与长剑象征着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夸张:提及“狂顾意纵横”,表达诗人心中强烈的抱负和不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故国的思念,借古人之诗歌抒发个人情感,同时反映出对当世政治的无奈与失望。诗人渴望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但又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城:象征自然之美与人文景观。
  • 碧玉京:象征繁华与理想的居住地。
  • 杜曲:承载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 兰成:象征故乡的纯洁与美好。
  • 短衣与长剑:象征身处乱世的无奈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城”指的是哪里?

    • A. 青城山
    • B. 北京
    • C. 成都
    • D. 南京
  2. 诗人怀念的杜曲指的是谁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3. “短衣抚长剑”中的“短衣”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简朴
    • C. 侠义
    •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均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但于式枚的诗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对比,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杜甫诗歌选》
  • 《于式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