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羊公留宴岘山亭,
洛浦高歌五夜情。
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白话文翻译:
羊公在岘山亭留宴,
洛水岸边高歌五夜情。
我独自面向柏台为老官,
可怜那林间树木回响着余音。
注释:
- 羊公:指羊祜,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诗中可能用作对朋友的称呼。
- 岘山:位于今陕西省,是风景名胜地,适合宴饮。
- 洛浦:洛水的河岸,古代名胜,具有诗意。
- 老吏:指年长的官员。
- 柏台:柏树的台子,象征孤独和思念。
- 林木响余声:指林间的回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往事的怀念。
典故解析:
- 宴饮:古代文人常在山水之间聚会,借以抒怀。
- 高歌:在宴会上高歌,表现诗人豪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 林木回声:反映了孤独与怀旧之情,常见于古人诗作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元范,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对人生感悟的深邃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某次聚会之际,诗人与友人共饮,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忧伤,同时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宴饮场景和诗人内心情感,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与孤独的对比。首句“羊公留宴岘山亭”引入场景,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欢聚。接下来的“洛浦高歌五夜情”则将场景推向高潮,诗人以高歌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转向孤独的思考,“独向柏台为老吏”表明自己身处与友人分离的境地,感到深深的孤寂。“可怜林木响馀声”则以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树木的回声仿佛在回应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特有的优雅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羊公留宴岘山亭:描绘宴饮的场景,表现友人之间的欢聚。
- 洛浦高歌五夜情:高歌表达对友情的珍视,暗示欢快的气氛。
- 独向柏台为老吏:诗人转向孤独的思考,表明自己与友人分离的状态。
- 可怜林木响馀声:自然景象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留宴”和“高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林木的回声似乎在回应诗人的情感,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展现了友谊的重要性与孤独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羊公:象征友情与团聚。
- 岘山亭:代表自然美景与历史背景。
- 洛浦:水边的宁静与浪漫。
- 柏台:孤独的象征。
- 林木:自然的回响与内心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羊公留宴岘山亭中的“羊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玄宗
- B. 羊祜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洛浦”意指什么?
- A. 高山
- B. 河岸
- C. 城市
- D. 草原
-
诗人感到孤独是因为?
- A. 与朋友聚会
- B. 独自面对自然
- C. 生活贫困
- D. 追忆往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崔元范的诗更侧重于友情的怀念与孤独感,而王维则更注重对宁静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经典解读》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