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九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4 14:31: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悄悄帘栊,恰深腌猩屏六扇。算除了,鬓花钗燕,更无人见。钿枕偎偏腮印薄,玉衾睡重鞋香暖。指银荷画蜡刻宵深,春红短。辜俊约,重门券,贻杂佩,芳皋怨。只温存一晌,博山烟远。艳月粉蔷蝴蝶梦,东风皂荚青骊懒。恁绮钱如水映春星,谁同看。
白话文翻译:
悄悄地拉开窗帘,正好深夜时分,红色的屏风在六扇窗之间。算起来,除了鬓发上的花钗和燕子,已无人能见到。钿制的枕头依偎着细腮印,玉制的被子上散发着香气和温暖。指尖描绘着银色的荷花,夜深时蜡烛映照着,春天的红色已经短暂。辜负了俊美的约定,重重的门与券,赠送的杂佩,芳香的山野让人怨念。只是在温存的一瞬间,博山的烟雾已远去。艳丽的月光下,粉色的蔷薇与蝴蝶的梦,东风中皂荚的青色懒散。那绮丽的钱币如水般映照着春星,谁能与我同看?
注释:
- 悄悄: 轻声地,形容动作轻柔。
- 帘栊: 窗帘,窗户的装饰物。
- 腌猩屏: 腌制的红色屏风。
- 鬓花钗燕: 形容头发的装饰和燕子,暗指美丽的女子。
- 钿枕: 用金属制成的枕头,象征富贵。
- 银荷画蜡: 用银色画出的荷花,蜡烛的光影。
- 博山烟: 指博山的烟雾,象征遥远的思念。
- 艳月粉蔷: 明亮的月光和粉色的蔷薇,暗示美好的夜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清代),字梦阮,号青松,晚号梅溪,江苏常熟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李慈铭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敏感,融合了传统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满江红九首》是李慈铭在清代社会动荡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情感的怀念。这首诗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深夜时分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对孤独的感受。开头几句,诗人以“悄悄帘栊”描绘了一个轻柔的夜晚,窗帘轻拉,暗示着一种隐秘和私密的情感空间。而“鬓花钗燕”,则通过对头发装饰的细致描写,表现出一种对美的追求与珍视。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既有“钿枕”的金属冷感,又有“玉衾”的温暖,形成了对比,体现了内心的矛盾与复杂。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了对春天的短暂与逝去的感慨,“春红短”一语道出了时间的无情与美好瞬间的易逝。
后半部分的“只温存一晌”,则显得格外感伤,诗人似乎在感叹,虽然有过美好的回忆,却又是如此短暂,仿佛一切都在博山的烟雾中消散。最后一句“恁绮钱如水映春星,谁同看”,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孤独,尽管美好依旧,却无人共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悄悄帘栊:引入夜晚的静谧,表现了独处的氛围。
- 恰深腌猩屏六扇:红色屏风的描写,象征着温暖与隐秘。
- 算除了,鬓花钗燕,更无人见:强调美丽的孤独,暗示周围的空寂。
- 钿枕偎偏腮印薄:细腻的描写,表现女性的柔美与温暖。
- 玉衾睡重鞋香暖:温暖的被子,强调亲密的感受。
- 指银荷画蜡刻宵深:通过细节描写,营造出夜晚的静谧与美好。
- 春红短:感叹春天的短暂,象征美好的易逝。
- 辜俊约,重门券:表现对过往的怀念与失落。
- 只温存一晌,博山烟远:怀念短暂的幸福,暗示美好已远。
- 艳月粉蔷蝴蝶梦:描绘美好的夜晚与梦境。
- 东风皂荚青骊懒:暗示着春天的慵懒与美好。
- 恁绮钱如水映春星,谁同看:感慨孤独,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好与孤独作对比,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
- 对仗:诗歌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通过描写月光与梦境,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表现了孤独的心境与对幸福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描写,诗人将美好与孤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 帘栊: 代表私密与宁静,暗示内心的隐秘情感。
- 红色屏风: 象征温暖的回忆与美好时光。
- 钿枕、玉衾: 反映物质的富贵与感情的温暖。
- 春红短: 表达对时光的感慨与对美好的追忆。
- 博山烟: 代表遥远的思念与难以触及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
- A) 李白
- B) 李慈铭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钿枕”象征什么?
- A) 温暖与亲密
- B) 冷漠与孤独
- C) 贫穷与困苦
-
“春红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 C) 对爱情的期待
答案:
- B) 李慈铭
- A) 温暖与亲密
- B) 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尤其是林黛玉的诗作,表现了类似的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是在夜晚的思考,但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战乱中的春天与美好,对比出李慈铭诗中的温柔与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