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鼓琴得其人》
时间: 2025-01-17 09:1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夫子鼓琴得其人
宣父穷玄奥,师襄授素琴。
稍殊流水引,全辨圣人心。
慕德声逾感,怀人意自深。
泠泠传妙手,摵摵振空林。
促调清风至,操弦白日沈。
曲终情不尽,千古仰知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老师(夫子)通过弹琴,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和感情。诗中提到的“宣父”深入探讨玄奥的道理,老师“师襄”教导了他弹奏素琴。琴声与流水相似,能够完全理解圣人的心意。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使得对他人的思念更加深切。琴声清幽传来,指尖的妙手让空林为之振动。清风随之而至,白日渐沉,琴曲结束时,情感依然绵延不绝,千古以来都在仰慕那种知音的存在。
注释:
- 宣父:指宣公,传说中的伟大人物,深谙道理。
- 师襄:意指老师,传授技艺。
- 流水引:形容琴声如流水般流畅。
- 圣人心:指圣人的智慧与情感。
- 泠泠: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 摵摵:形容声音悠扬动听。
- 知音:意指能够理解自己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行简,唐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音乐、哲理,常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展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夫子鼓琴得其人》写于唐代,时代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反映了教化与友谊的深厚情感。诗中描绘了音乐与人心之间的联系,表现了对知音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夫子鼓琴”为线索,围绕音乐展开,体现了音乐的哲理与情感的交融。诗的开篇便引入了“宣父穷玄奥”,展示了音乐的深邃内涵与文化底蕴,暗示了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传递智慧与情感的载体。接着,诗中提到的“师襄授素琴”则意味着传承与学习,师徒之间的情感在琴音中得以体现。
“稍殊流水引,全辨圣人心”,此句形象地描绘了琴声如流水般流淌,流畅而自然,正如圣人深邃的心思,令人感受其内涵的广博与深邃。接下来的“慕德声逾感,怀人意自深”,则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情感在琴声中愈加浓烈。
整首诗通过音乐的描写,引发了对人生、友谊与道德的思考。最后“曲终情不尽,千古仰知音”更是道出了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对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深切的怀念和敬仰。整体来看,诗歌通过音乐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宣父穷玄奥:宣父穷究道理,意指深入探讨音乐的哲学。
- 师襄授素琴:老师传授素琴,象征教育与传承。
- 稍殊流水引:琴声如流水,形象生动,流畅自然。
- 全辨圣人心:音乐能够洞悉圣人的深意。
- 慕德声逾感:对品德的向往使得情感愈加深厚。
- 怀人意自深: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 泠泠传妙手:琴声清脆,指尖技艺高超。
- 摵摵振空林:悠扬的琴声振动了空中的森林。
- 促调清风至:琴声引来清风,象征音乐的清新。
- 操弦白日沈:在白昼渐沉之时弹奏乐曲。
- 曲终情不尽:音乐虽终,情感仍在延续。
- 千古仰知音:千古以来都仰慕理解自己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流水引”比喻琴声流畅。
- 拟人:琴声“振空林”,赋予琴声生命。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传递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知音的渴望,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刻的理解与共鸣。
意象分析:
- 琴:象征着音乐与哲理,代表着高尚的情感与交流。
- 流水:象征流畅与自然,暗示音乐的纯净与美好。
- 圣人:象征智慧,体现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 知音:象征理解与心灵的契合,表达了对朋友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宣父”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教师
- B. 学生
- C. 伟大人物
- D. 音乐家
-
诗中“曲终情不尽”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愉悦
- C. 深厚的情感
- D. 忧伤
-
诗中的“知音”是什么意思?
- A. 敌人
- B. 理解自己的人
- C. 一般朋友
- D. 不认识的人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白行简的《夫子鼓琴得其人》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通过音乐与饮酒表达深厚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师徒情谊与心灵的契合,而后者则表现孤独与自我陶醉的情感。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温暖,后者则带有一丝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白行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