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鱼盐充牣稻粱肥,
谁寤繁华是祸机。
日暮无人唁亡国,
寒鸦犹带夕阳飞。
白话文翻译:
鱼和盐的供应充足,稻米和粮食丰盈。
谁能醒悟,这繁华不过是祸害的前兆?
黄昏时分无人前来悼念亡国,
寒鸦依然带着夕阳飞翔。
注释:
- 鱼盐充牣:鱼和盐的供应十分充足。牣(gǔ),古同“饱”,指生活富足。
- 稻粱肥:稻米和谷物丰盈,形容物质生活富裕。
- 寤:醒悟,醒来。
- 繁华:指繁荣的景象。
- 祸机:祸患的迹象。
- 日暮无人唁亡国:黄昏时没有人来哀悼亡国。
- 寒鸦:指寒冷的乌鸦。
- 夕阳飞:在夕阳下飞翔,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亡国”,可以引申为对历史上诸多亡国的感慨,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唐朝的灭亡等,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与忧虑。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著称,尤其在诗词方面颇有造诣。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作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对繁华背后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鱼盐充牣,稻粱肥”开篇,描述了表面上丰盈的物质生活。然而,随即而来的“谁寤繁华是祸机”却揭示了繁华背后潜藏的危机。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还让人对未来充满了警惕与思考。
接着,诗人用“日暮无人唁亡国”表达了对亡国的孤独感和无奈,强调了人们对历史教训的遗忘,暗示着即便是国家的覆灭,也没有人真正关心和悼念,令人感到悲哀。最后一句“寒鸦犹带夕阳飞”则用自然景象反映人类命运的无常,寒鸦在夕阳下飞翔,仿佛象征着历史的悲哀和个人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繁华背后虚幻与空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鱼盐充牣稻粱肥”:描绘出一个富足的社会,但这只是表象。
- “谁寤繁华是祸机”:发出警示,提醒人们要警惕繁华背后的危机。
- “日暮无人唁亡国”:表达了对国家灭亡的悲痛与无奈。
- “寒鸦犹带夕阳飞”: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历史的无情与人类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鱼盐充牣”比喻物质生活富裕。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寒鸦象征着失落与孤独。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社会繁华的警惕,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鱼盐:象征生活的富足与安逸。
- 稻粱:象征丰盈的物质生活。
- 寒鸦:象征失落与孤独。
- 夕阳:象征时间流逝与历史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鱼盐充牣”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物质生活富足
- B. 人民生活困苦
- C. 自然环境优美
-
“谁寤繁华是祸机”中的“寤”是什么意思?
- A. 睡觉
- B. 醒悟
- C. 忘记
-
诗中“寒鸦犹带夕阳飞”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无奈
- C. 希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白居易《琵琶行》:展现了历史的悲凉与个体的孤独。
诗词对比:
- 刘基的《有感》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但刘基更侧重于对繁华背后的警惕,而杜甫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个人的痛苦与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清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