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时间: 2024-12-29 03:47:05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白话文翻译:

一段时间里,情感凝聚却无言可诉,手指轻捻着梅花,不知身在何处。
倚靠在竹边,心中满是愁苦,暗自思念那江边的归路。
向东而去,短小的船只在淡烟与细雨中缓缓前行。

注释:

  • 一晌:一段短暂的时间。
  • 凝情:集中情感,深情款款。
  • 无语:无话可说,沉默。
  • 梅花:象征坚韧与洁白的品格。
  • 倚竹:靠在竹子上,暗示一种孤独的情态。
  • 江头归路:指归家的路,表达思乡之情。
  • 短艇:小船,象征漂泊与离散。
  • 淡烟疏雨:描绘朦胧的景象,传达一种愁绪。

典故解析:

“梅花”常象征高洁与坚韧,出自古诗词多有提及,表示品格的坚韧不拔。“江头归路”则暗示着思乡之情,常见于古代文人对故乡的依恋与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仲明,号澄江,宋代著名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作品以清丽脱俗著称。他的词常常表达细腻的情感,善于描绘景物,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思乡情怀。

创作背景:

《如梦令》这一词牌源于宋代,常用来表达梦幻般的情感与情绪。这首词创作于一个孤寂的春日,正值梅花盛开之时,诗人因思念故乡而情感凝重,借梅花、竹、江水等意象抒发内心的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开头的“一晌凝情无语”便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绪,诗人在短暂的时间内感受到深厚的情感,却又无从表达。手捻梅花的动作,既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暗示了思念的对象可能与梅花有关,梅花的清香或许唤起了他对故乡的回忆。

“倚竹不胜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倚靠在竹边的孤独感与愁苦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身处异乡的孤独。接下来的“暗想江头归路”则是对故乡的渴望,表达了对归家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以短艇为意象,描绘了乘船向东而行的情景,短艇在淡烟与细雨中的行进,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漂泊与无助。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王之道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晌凝情无语:感情在短暂的时光中积聚,却无言以对,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手捻梅花何处:手指轻捻梅花,不知身在何方,暗示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对过去的怀念。
  • 倚竹不胜愁:倚靠竹子,愁苦难以承受,表现出情感的沉重。
  • 暗想江头归路:暗自思念回家的路,表达对故乡的思恋。
  • 东去东去:向东行进,象征着远方与归途,暗示着人生的流转。
  • 短艇淡烟疏雨:小船在烟雨朦胧中行驶,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短艇”比喻漂泊的心情,传达孤独感。
  • 拟人:梅花、竹子似乎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具有情感的象征意义。
  • 对仗:如“淡烟疏雨”,构成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怀,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的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象征高洁、坚韧,表达孤独与愁苦的情感。
  • :象征归乡与思念,代表着对故乡的眷恋。
  • 短艇:象征漂泊与流转,代表着离散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晌凝情无语”中的“一晌”指的是: A. 一天
    B. 一段短时间
    C. 一年
    D. 一生

  2. 诗中“倚竹不胜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生气
    D. 平静

  3. “短艇淡烟疏雨”中的“淡烟”最能体现什么样的意境? A. 清晰明朗
    B. 朦胧模糊
    C. 热烈奔放
    D. 干燥无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王之道 vs. 李清照:王之道的词中更多表现孤独与思乡,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多表现对爱情的渴望与惆怅,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特色,但同样展现了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词源与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