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时间: 2025-01-04 12:4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作者:苏轼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
共寻春飞步孱颜。
和风弄袖,香雾萦鬟。
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
淡娟娟玉宇清闲。
何人无事,宴坐空山。
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白话文翻译
在北方遥望平坦的原野,
野外的水流淌着荒凉的湾口。
我们共同踏春而行,步履轻缓。
微风拂袖,花香缭绕着发鬟。
正当酒酣时,人与人之间欢声笑语,飘荡在白云间。
飞鸿在夕阳下掠过,
我们相约一同归去,
在这清幽的玉宇中,显得如此淡泊闲适。
谁人没有闲暇,无所事事,
在空山中畅快地聚会。
望向长桥上,灯火摇曳,等着你回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平川:指平坦的原野。
- 共寻春飞步:一起寻找春天,形容春游的情景。
- 孱颜:形容面色苍白或疲惫。
- 香雾萦鬟:香气如雾般缭绕着发髻。
- 酒酣:酒喝得正酣畅。
- 飞鸿:指大雁,象征归去。
- 淡娟娟:形容清淡而柔和。
- 玉宇:玉石般的天空,形容清幽的环境。
- 灯火乱:灯光闪烁,形容夜晚的繁华。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经典典故,但体现了南山的自然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作品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南山是他常游之地,此时的诗作多为抒发个人情感及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是一首表现诗人春游归来的抒情词。诗人在北方的视野中,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游玩的乐趣。开篇通过“北望平川”设置场景,接着描绘了春天的野水和荒湾,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随着“和风弄袖,香雾萦鬟”的描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传递了春日的温暖与惬意,仿佛能感受到春风的轻拂和花香的飘散。
在“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中,诗人把酒宴的欢愉与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接着,“飞鸿落照,相将归去”,不仅描绘了归途的景象,还隐喻着归去的惆怅与思考。最后两句强调了闲适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无事闲坐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清幽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气韵悠长,情感深邃,既有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又有对生活的哲思,是苏轼诗词中典型的闲适风格的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望平川:描绘远方的平坦原野,展现自然的广阔。
- 野水荒湾:描写春天的水流与荒凉的湾,表现出自然的静谧和清新。
- 共寻春飞步孱颜:与友人一同寻春,形象生动,流露出轻松的心情。
- 和风弄袖,香雾萦鬟:细致描写春日的和风与香气,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 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欢聚时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夕阳下的归途,暗含对友人的眷恋。
- 淡娟娟玉宇清闲:描绘清幽的环境,表现出内心的宁静。
- 何人无事,宴坐空山:闲适的生活状态,传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结尾的灯火描绘了归家的情景,充满温情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结合,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拟人:如“香雾萦鬟”,使自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飞鸿落照,相将归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游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的深厚情谊,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 水:代表流动与变化,寓意人生的起伏。
- 云:象征自由与宁静,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鸿:象征归去与思念,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望平川”指的是哪种景象?
A. 山川交汇
B. 平坦的原野
C. 荒芜的土地 -
“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描绘了什么?
A. 冬日的寒冷
B. 春日的温暖与香气
C. 夜晚的寂静 -
诗人表现了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华的城市生活
B. 自然的宁静与闲适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行香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然而,苏轼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李白则表现出更多的孤独与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