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士龙归竹林精舍》

时间: 2025-01-01 13:12:19

侍讲开甥馆,三间不至奢。

少曾居北面,老只住东家。

野笋庖尤美,深衣衮未华。

何时寻旧路,去谒玉川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叶士龙归竹林精舍
侍讲开甥馆,三间不至奢。
少曾居北面,老只住东家。
野笋庖尤美,深衣衮未华。
何时寻旧路,去谒玉川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叶士龙的送别。作者提到自己在书馆中讲学,虽然房子不大,但也不显得奢华。年轻时曾在北方居住,如今只在东边的家中。这里的野笋特别美味,但自己穿的衣服却尚未华丽。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走上旧路,去拜访玉川之地,品尝茶饮。

注释

  • 侍讲:指在书院讲学的人。
  • 开甥馆:可能指开办书院或讲学的地方。
  • 三间不至奢:三间房屋并不奢侈。
  • 少曾居北面:年轻时曾居住在北方。
  • 老只住东家:年老时只住在东边的家。
  • 野笋庖尤美:自然生长的笋子特别美味。
  • 深衣衮未华:衣服深沉,尚未装饰华丽。
  • 何时寻旧路:何时能找到旧日的路。
  • 去谒玉川茶:去拜访玉川,品尝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山,号天池,宋代诗人,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官职,后来隐退于山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与叶士龙的送别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过去生活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言结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叶士龙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侍讲开甥馆”引入对自己生活的描绘,体现了简朴而不奢华的生活态度。“少曾居北面,老只住东家”则反映了诗人从年轻到老的生活变迁,带有淡淡的怀旧情绪。接着提到“野笋庖尤美”,不仅是对美食的赞美,也可以看作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何时寻旧路,去谒玉川茶”,更是抒发了对旧日友谊和生活的渴望与追寻。整首诗情感真挚,清新自然,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侍讲开甥馆:自述在书院中讲学。
  2. 三间不至奢:强调生活简单,不追求奢华。
  3. 少曾居北面:回忆年轻时的生活。
  4. 老只住东家:表现老年的安静生活。
  5. 野笋庖尤美:赞美自然食材的美味和质朴。
  6. 深衣衮未华:自谦衣着简朴,未显华丽。
  7. 何时寻旧路:渴望重走旧日的道路。
  8. 去谒玉川茶:希望再次拜访友人,喝茶叙旧。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时的生活与老年的对比,反衬时光流逝。
  • 意象:野笋、茶等自然意象,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 问句:最后一句以疑问形式,增强了对旧友的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以及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野笋:象征自然的纯朴与美味,代表着简单的幸福。
  • 玉川:象征着友谊与交流的场所,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侍讲”指的是什么? a) 书院讲学的人
    b) 官员
    c) 农民

  2. 诗人提到的“野笋”象征着什么? a) 奢华的生活
    b) 自然的美好
    c) 忧伤的情绪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生活的厌倦
    c)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1. a) 书院讲学的人
  2. b) 自然的美好
  3. a) 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清明》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展现了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 《送叶士龙归竹林精舍》:刘克庄更为细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