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其二 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
时间: 2025-01-17 10:1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近水横斜。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散迹苔裀,墨晕净洗铅华。误入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探寒葩。倩人醉里,扶过溪沙。竹篱几番倦倚,看乍无乍有,如寄生涯。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香深与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千树夸。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水边场景,月亮映照在水面上,像是轻纱笼罩着玉树。苔藓的痕迹散落在地上,墨色的水渍仿佛洗净了铅华。误入罗浮山的梦境中,所见的花儿似乎又不是花。探寻那寒冷的花瓣,醉意中的人扶着溪边的沙石。竹篱笆旁,几次懒倚,似有似无,如同寄居的生活。更美的一枝花,时常在素壁的檐牙上。香气浓郁却与春天的暗香相互交融,不要再夸耀江边的千树花了。东家女子,试着淡妆打扮,怎能胜过西家女子?
注释:
- 横斜:指水面波光荡漾的样子。
- 玉树宛若笼纱:形容树木在月光下的美丽,仿佛被轻纱覆盖。
- 散迹苔裀:苔藓的痕迹散落在地上。
- 墨晕:墨汁的晕染,形容水面反射出的朦胧效果。
- 罗浮:罗浮山,传说中仙人的居所。
- 倩人: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希孟,号云间,宋代词人,尤以词作著称。他的诗词风格清丽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炎晚年,通过描写水边的月色和花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 其二》以清新婉转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水边景象,月光映照在水面上,仿佛轻纱笼罩着玉树,营造出一种 ethereal 的美感。诗中通过对苔藓、墨晕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与和谐美。诗人通过“误入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的句子,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梦幻的境界,模糊了现实与幻梦的界限。
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时,诗人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尤其是在“香深与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千树夸”中,似乎暗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惋惜。最后,“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女子美丽的观察与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近水横斜:描绘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 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月光照耀下的树木宛如被轻纱笼罩,增添了神秘感。
- 散迹苔裀,墨晕净洗铅华:苔藓的痕迹与水墨的晕染,表现出自然的清新与纯净。
- 误入罗浮身外梦:诗人感慨自己仿佛误入梦境。
- 似花又却似非花:花儿的美丽与模糊,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探寒葩:探寻寒冷的花朵,体现了对生命的追求。
- 倩人醉里,扶过溪沙:醉意中的人,扶着溪边的沙石,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竹篱几番倦倚:竹篱旁的倦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 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香深与春暗却:春天的暗香与浓郁的香气交织在一起。
- 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对女子美丽的观察,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玉树宛若笼纱”,通过比喻增强形象感。
- 拟人:如“探寒葩”,使花朵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香深与春暗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水边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惋惜。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灵动与变化。
- 月:代表宁静与美好。
- 花:象征生命与美的短暂。
- 女子:体现生活的多样性与美的比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炎
C. 杜甫
D. 白居易 -
“月玉树宛若笼纱”中用来形容什么的? A. 人物
B. 自然景物
C. 生活
D. 梦境 -
诗中提到的“倩人”指的是? A. 一位神仙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友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炎与李清照的作品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但张炎更侧重于梦幻与现实的交融,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内心的细腻情感。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宋代词人的卓越才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