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寓澄江,喜魏叔皋至》
时间: 2025-01-01 15:26: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儿 寓澄江,喜魏叔皋至
作者: 张炎 〔宋代〕
想西湖段桥疏树。梅花多是风雨。
如今见说闲云散,烟水少逢鸥鹭。
归未许。又款竹谁家,远思愁庾。
重游倦旅。纵认得乡山,长江滚滚,隔浦正延伫。
垂杨渡。握手荒城旧侣。不知来自何处。
春窗剪韭青灯夜,疑与梦中相语。
阑屡拊。甚转眼流光,短发真堪数。
从教醉舞。试借地看花,挥毫赋雪,孤艇且休去。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大致是:我想起西湖那段桥旁稀疏的树木,梅花在风雨中凋零。如今听说闲云已经散去,烟水中也难得见到鸥鹭飞舞。归去的事情还未确定,又想起那是谁家的竹林,远方的思念让我感到忧伤。重游的旅程让我感到疲倦,虽然认得乡山,却只能遥望长江滚滚而来,隔着江边静静地等待。垂杨岸边,握手的旧友已经在荒城相聚,不知道你是从何而来的。春日的窗前,剪了韭菜,青灯下的夜晚,似乎在梦中与你低语。窗边反复拍打的声音,让我觉得转眼间光阴流逝,短发真的可以数得清。从容地醉舞,试着借着地的花香,挥毫作赋,虽然孤艇已然停泊。
注释
- 段桥:指的是西湖的桥,段指的是桥的部分。
- 疏树:树木稀疏,形容景色清幽。
- 闲云散:闲适的云彩散去,形容天色晴朗。
- 鸥鹭:鸥和鹭,水鸟,象征宁静的湖面。
- 垂杨渡:指垂柳的渡口,春意盎然的地方。
- 剪韭:春窗前剪韭菜,表示生活的点滴细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希孟,号云间,南宋时期的词人,代表作以婉约风格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细腻的人情愫。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动荡不安的历史阶段,作者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旧友相聚的渴望。自然景观与人情交织,表现出一种深沉的乡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怀。
诗歌鉴赏
《摸鱼儿 寓澄江,喜魏叔皋至》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展现了张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昔日友人的怀念。词中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开篇“想西湖段桥疏树”,勾画出一幅清幽的湖畔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而“梅花多是风雨”则映衬了环境的变化与内心的忧愁。
词中反复提及的“归未许”、“远思愁庾”,透露出作者对归乡的渴望与无奈,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挂念。后半部分通过对旧友的回忆,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尤其是“握手荒城旧侣,不知来自何处”一句,既有对友人重逢的欢喜,又流露出一丝对过往岁月的惋惜。
整首词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与深情的人际关系相结合,展现了张炎独特的艺术风格:用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丰富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与惆怅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想西湖段桥疏树:回忆西湖的桥和稀疏的树木,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梅花多是风雨:梅花在风雨中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 如今见说闲云散:听说天上的云已经散去,暗示心情变得宁静。
- 烟水少逢鸥鹭:烟水中难以见到鸥和鹭,表现孤寂感。
- 归未许:归乡的愿望尚未实现。
- 又款竹谁家:想起远方竹林,触动了心中的愁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短暂的美好事物,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归未许”、“重游倦旅”,对称的结构使得词句更加工整。
- 拟人:春窗剪韭、青灯夜,赋予生活细节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以及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故乡的美好与宁静。
- 梅花:象征美好的事物与生命的脆弱。
- 鸥鹭:象征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 长江:象征奔流不息的岁月与思念的隔阂。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想西湖段桥疏树”中提到的“西湖”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故乡的美好
C. 自由 -
词中“鸥鹭”象征着什么? A. 繁忙
B. 宁静
C. 过往 -
诗中提到的“春窗剪韭”意味着什么? A. 生活的细节
B. 忘却过去
C. 感受风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
- 两者都通过江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张炎的词更注重细腻的人际情感,而杨洪基则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炎诗词研究》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摸鱼儿 寓澄江,喜魏叔皋至》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